上海公安交警部門日前公布了3月以來上海發生因非機動車一方嚴重違法導致亡人的事故,數量高達14起,而老年群體更是非機動車違法導致死亡的“重災區”。14起亡人事故中,非機動車駕駛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占85.7%,其中年齡最大的79歲。
72歲的宋某、64歲的張某、66歲的朱某、65歲的陳某、62歲的王某……警方公布的五起典型案例中,事故當事人也全都在60歲以上,他們既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又是交通違法行為人。
“阿姨,現在是紅燈,不好過馬路的,你就耐心等等嘛!”市民老孫向記者反映,他發現小區附近的老年人成了“交通違法大戶”,他每晚在小區附近散步時,都能重復“教育”好幾位交通違法的爺叔阿姨。“很多老人都不怕危險的噢,有時我好心攔住他們,他們還說我多管閑事。”
除了行人,老孫還發現非機動車駕駛員里,也有很多老年“交通違法老手”。“有的頭發都白了的老人,用電動車載小孫女上學,經常都是看到沒車就闖紅燈,還為了抄近路逆行,特別不安全。”老孫稱:“老年人本來行動力、反應力都比不上年輕人,闖紅燈更加危險,我每次看著都是又擔心又生氣。”
根據上海公安交警部門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老年人成為了交通違法行為的高發人群,尤其以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為主。而每周公布的“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整治”案例中也能發現,案例中半數以上的交通違法行為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爺叔阿姨。
闖紅燈、逆向行駛、非機動車載人……這些看著讓人觸目驚心、后怕不已的交通違法行為,在老年人口中卻成了“沒問題、小事情、這有啥……”“年輕人比較關注交通安全的宣傳,再加上很多人學習駕考,對交通法規有比較系統的認識,相對來說,老年這方面就會比較薄弱,比較容易違法交通法規。”交警總隊事故處處長王毅總結了老年群體交通違法行為高發的原因。
交警提醒:老年人不能把自己看作路上弱勢群體
“我們交警執法時,經常會受到執法過嚴、不近人情的指責,例如說搶燈通行、越線等待這類的。特別是老年人,被處罰后感覺不能理解。”王毅指出,這其實是對于交通安全的錯誤認識。
王毅表示:“老年人普遍認為,自己作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員是弱勢群體,機動車有義務關注路面交通,確保行人、非機動車在路面的安全,這同樣是非常不正確的想法。”
“以前大家覺得出事了,機動車一定會賠償,而且車輛還有保險,但其實我們在處理事故的時候,都是實事求是,如果事故是因為非機動車、行人的交通違法,我們定責也不會因人情變動。”
王毅也提醒,發生交通事故,最重要的還是人身健康受到了傷害,行人、非機動車的弱勢主要是體現在這個部分,一旦因交通違法發生事故,對于當事人和家庭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