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7月10日電(董志雯)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基層群眾自治工作活力、更有效地動員居民有序參與社區建設?上世紀90年代末,五里橋街道黨工委率先在全市探索“三會”制度:即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對居民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由居委會主持召集聽證會、協調會和評議會,進行協商、討論和監督,有效提升了基層民主自治水平。
為深入學習貫徹上海社區工作會議精神,今天下午,上海社會建設專家講壇在黃浦區五里橋街道辦事處舉行,本次講壇的主題是“推廣‘三會’制度經驗,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黃浦區副區長左軼梅出席講壇,并與上海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楊雄、原上海市社會工作黨委副書記袁建國、《宣傳通訊》主編田冰,一起向五里橋街道五位社區干部代表贈送了《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
上海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楊雄現場發布了《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中關于“五里橋街道在基層社區治理中探索‘三會’制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藍皮書”是“兩會”代表參政議政的參考資料,是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高校和社會各界人士了解上海社會發展的專業文獻,“三會”制度在新時代社區治理中的實踐價值研究成果在《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表,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五里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永兵做主旨演講,沈永兵指出:經過20年的探索與實踐,“三會”制度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成為了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站在新的歷史條件起點,五里橋街道充分運用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把行政過程納入協商民主范疇,一是堅持行政協商,高效破解社區治理頑疾;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行政協商的重大意義;三是對標更高標準,推進行政協商規范化建設。沈永兵表示,五里橋街道將認真學習貫徹“上海社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優“三會”制度、做實行政協商,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原上海市社會工作黨委副書記袁建國、《宣傳通訊》主編田冰、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何海兵、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穎圍繞“推廣‘三會’制度經驗,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作了專家點評演講。
袁建國認為,“三會”制度蘊含著豐富的社區民主協商基因,是基層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五里橋街道“三會”制度的實踐經驗,為進一步推進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提供了四點啟示,即要堅持黨的領導、要緊緊依靠群眾、要注重民主協商、要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田冰指出,“三會”制度作為一套基層民主協商制度,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有效解決了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了基層社區有序、規范、精細治理,是城市社區治理的“中國之治”,具有重要的標本意義和實踐價值。何海兵對市委《關于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談了學習體會。
何海兵認為社區是城市運行的底盤,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黨執政的基礎,必須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何教授用“黨建引領”“功能綜合”“機制融合”“隊伍增能”四個關鍵詞來概括《意見》的主要精神內涵,并就深入貫徹《意見》、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出了三點思考與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社區治理的“紅基石”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能力;二是進一步加強社區治理的“新基建”工程,提升社區治理的數字化能力;三是進一步加強社區治理的體制優化工程,提升社區綜合服務管理能力。
陳穎認為,“三會”制度在推進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示華陽路街道將進一步學習借鑒“三會”制度經驗,以深入學習貫徹上海社區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深化新時代“凝聚力工程”建設,努力打造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著力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五里橋街道紫荊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志祜作為社區干部代表,交流了推進“三會”制度的體會以及新時代繼續深化“三會”制度的新思考。
據悉,“上海社會建設專家講壇”是一個高端社會治理思想、理念和經驗交流平臺,是在上海市民政局支持和指導下由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創辦的社會治理智庫平臺,通過發揮研究會專家資源優勢,定期從宏觀與中觀層面對上海市社會建設的現實問題進行研討交流,提煉總結基層治理成功經驗,旨在為上海城市社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