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長寧區北新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生義:

讓老小區變得更智慧,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唐小麗 實習生楊璨宇

2020年10月12日10:53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6月,十一屆上海市委九次全會以此為主題,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

在人民城市建設過程中,上海基層街鎮取得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創新經驗,遇到了哪些難點、痛點問題,今后有哪些規劃和暢想?人民網上海頻道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以“我們的城市”為主題,聯合推出“上海街鎮書記面對面”系列訪談,今天推送第四期——長寧區北新涇街道。

視頻制作:鄔迪

提到北新涇,在不少老上海人的心里知名度頗高。它的前身是上海縣五大古鎮之一的北新涇鎮,始建于南宋時期,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這里曾經是長寧城市化最早的地區之一,自1996年撤鎮變街道后,北新涇成為一個典型的居住型社區,大多數小區建設于80、90年代,基礎設施相對陳舊。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2019年8月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北新涇街道的“AI+社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驚艷亮相。“老小舊”是如何蛻變為時尚“AI社區”的?近日,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北新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生義。

長寧區北新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生義接受采訪

“要做就做最難的,痛苦一陣子,幸福的卻是一輩子”

“要做就做居民最需要的事,啃最難啃的硬骨頭。”軍人出身的張生義說話很是干脆利落,“這件事真的不好做,但只要做好了,居民痛苦的是一陣子,幸福的卻是一輩子。”

張生義口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指的是新涇六村的室內污水管改造工程。1996年建成的新涇六村是典型的售后公房,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老小舊”住宅。由于建設年代久,原裝污水管是鐵質的,管道被堵塞和腐蝕的情況很嚴重,居民家里下水不暢,時常出現管道堵水、墻面滲水等情況,居民為此直呼頭疼。一些居民家中,屋頂墻面涂料鼓包、脫落,都是樓上居民家中漏水惹的禍,一般性的維修卻無法根治。

污水管道改造前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到居民家中原位更換污水管道。57個門洞,一棟一棟地改造污水管,不僅需要整棟樓居民的同意,更涉及無法避免的破壞性施工。尤其是一樓需要改造橫向污水管,要在居民家中進行開挖。“開始居民不大想換,可拆下的管子擺出來,大家就明白了。”張生義說。

污水管施工階段,居民家的廁所和淋浴都無法使用,只能到居委會洗澡。因此,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新涇六村居委會每天晚上12點才“打烊”,確保每一位居民當天都洗漱完畢,可以安心休息。

此時,居民區黨組織充分發揮了引領和凝聚作用,一次次開會宣講、一趟趟上門溝通、一通通電話聯系,黨員、居委干部、樓組長和志愿者帶頭改造。“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涇六村10號樓102室的樓組長,他們家里半年前剛剛完成裝修,得知改造消息后,帶頭改造并答應做‘樣板間’,發揮了非常積極的示范作用。改造后,水流明顯通暢了,居民聽到了久違的‘嘩嘩嘩’的流水聲。”

污水管道改造后

有居民住進完成改造的新家,用上暢通無阻的水管后紛紛翹起了大拇指:“污水管改造感覺比加裝電梯還難,是名副其實的‘社區第一難’,我們的政府給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張生義還提到這樣一組數據,在污水管改造前,新涇六村每年因為管道阻塞引發的居民矛盾有五六十起。以2018年為例,新涇六村各類人民矛盾調處共63起,其中由于水管滲漏、堵塞引起的就有58起。今年以來,由于污水管引起的居民矛盾為零。

改造后的新涇六村小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室內污水管改造工程,是北新涇在精品小區建設中的特色項目。如今,在長寧每年不少于100萬平方速度推進精品小區覆蓋的規劃之下,北新涇順勢開啟了“整區推進”,目前已完成3個小區共計22萬平方米的精品小區建設,正在實施新涇四村等10個小區27萬平方米的建設。

“智慧社區給老小區帶來的獲得感,比商品房小區更強烈”

2019年,作為全市首批12個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之一,北新涇“AI+社區”參展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主動呼應智慧康養、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運動等百姓生活“新開門七件事”需求。

“老小舊”變身為“AI社區”,著實令人驚嘆。在新涇六村中心位置,一棟名為“北新涇街道——樂愛家”的房子人氣非常旺,看似平常的外表,內里卻聚集著來自科大訊飛、深蘭科技等一眾人工智能企業的最前沿技術。

北新涇街道樂愛家

“我們把AI社區的應用場景集聚到新涇六村,是有一定淵源的。新涇六村處于轄區內一個位置相對較偏的小區,離相應的服務站點都有些距離。”張生義介紹道,“我們希望通過AI賦能,進一步彌補老小區硬件設施、服務力量、周邊配套等方面的不足,在服務多元對象、緩解康養供需矛盾、優化小區管理、強化精細治理等方面實現突破,從而讓居民區們享受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從某種角度來說,智慧社區給老舊小區的居民帶來的獲得感,比商品房小區的居民更強烈。”

確如張生義所說,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的小區打造“AI+社區”應用場景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走進樂愛家,門口的智能問診機集在線問診、AI診療、電子處方及醫藥智慧零售于一體,居民可以24小時隨時來到機器前,與市內各大醫院的當值醫生“連線”,在線問診,還可以從醫藥零售機買到各類非處方常用藥。

“這個真的挺方便,24小時營業。有一次我半夜頭疼,去醫院看病不方便,就過來試試。”小區居民張阿姨回憶起之前“看病”的經歷,“根據測量數據給我開了藥,我在旁邊的機器馬上就買到了。”

除此之外,在樂愛家,居民還可以通過一樓大廳的“一網通辦”超級服務終端,掃描身份證或隨申碼,體驗養老金查詢、居住證更新、就醫記錄冊辦理等各類服務,滿足老百姓“不見面”“少接觸”的辦事需求。

新涇六村“樂愛家”設施投用以來,居民們歡欣鼓舞。不少原本打算置換房子的居民點贊道:“這么高大上的智能設備,這么優美的小區環境,又加裝了電梯,我要在六村住一輩子了!”

張生義介紹,目前,北新涇已經完成了智慧社區一期(即新涇六村樂愛家)的建設,被市經信委評為首批“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示范點”稱號。今年,北新涇正在推進二期建設,繼續深化應用健康自測便捷就醫、監控高空拋物、提供社區法律知識庫查詢、破解雙職工家庭課后托管難、減輕一線工作負擔等。在試點基礎上,將成熟、規模化的解決方案,推廣輻射到整個街道。

“讓居民在步行范圍內,享受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服務”

老舊小區蛻變為遠近聞名的智慧社區,未來還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規劃?

對此,張生義給記者介紹道,多年來,北新涇致力于規劃建設功能復合化、布點合理化、服務特色化的社區服務體系,推進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百米”延伸,滿足工作人群和居住人群的多層次、個性化、高品質生活需求,建設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

2020年北新涇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完成升級,讓居民實現平安服務“最多跑一地”

張生義以為老服務、助殘助困等為例,進行了介紹。截至今年6月,北新涇街道6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占比40.13%,明顯超出上海市和長寧區的平均數,是中心城區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我們參照市級B類標準率先建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突出‘街鎮綜合服務圈—社區托養服務圈—居民區活動圈—鄰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合一,在3個老年助餐點、15個老年活動室、25個老年人互助睦鄰點以及60余家單位組成的愛心助老聯盟的基礎上,又在推進新涇五村和北翟居民區新建兩處為老服務綜合體建設,為完善布點、織密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網絡奠定基礎。”

北新涇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樞紐式服務

在助殘助困方面,作為上海市殘聯試點和區“一街一品”項目,北新涇正在打造以“智慧助殘”為特色的社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打造面向殘疾人的專業日間照料中心和就業創業培訓中心,為社區殘疾人提供智慧、精準服務,開啟家庭無障礙體驗新模式,為社區2323名殘疾人提供零距離服務。

北新涇不僅在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新辟24小時自助辦理服務區,還將社區事務預受理點延伸覆蓋到居委會(圖片均由北新涇街道提供)

此外,在公共空間的打造上,張生義提到,街道通過承辦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北新涇社區案例展,積累了公共空間有機更新的實踐經驗。目前,正穩步推進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更新項目,配合蘇州河慢行步道(長寧段)建設工程,打造人文景觀、濱河步道、體育健身、社區休閑相結合的公共空間。

“北新涇街道2.22平方公里,地域面積相對不大。”張生義說,“聚焦社區居住屬性、老齡化程度高和產城融合等特征,讓居民在步行可達范圍內享受更加安全、友好、舒適的生活服務,始終是我們的初心和追求。”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