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22日報道: “十三五”期間,在全市各部門、社會各方面,以及全體上海市民的共同推動、積極參與下,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公布,市民分類習慣初步養成,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居住區、單位、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中,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雙雙達到95%。
分類實效明顯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翻番
據統計,2020年全市“四分類”垃圾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實現“三增一減”目標: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6375噸/日,同比增長57.5%;有害垃圾日收運量達到2.57噸/日,同比增長三倍有余;濕垃圾日收運量9504噸/日,同比增長27.5%;干垃圾處置量約1.42萬噸/日,同比減少20%。
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基本建成:建成中轉站201個
上海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基本建成。規范化改造分類投放點2.1萬余個,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配置濕垃圾車1773輛、干垃圾車3287輛、有害垃圾車119輛、可回收物車364輛。
末端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3萬噸/日,新增濕垃圾集中處理能力3900噸/日;全市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十四五”期間:搭建長三角回收利用企業互聯互通平臺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繼續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全面鞏固垃圾分類實效。一是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持續完善約束為主、激勵為輔的垃圾分類制度體系,健全市、區、街鎮、村居“四級管理”制度;完善提升“兩網融合”回收體系,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引入等多元方式完善布局可回收物資源利用產業;搭建長三角再生資源回收與末端資源化利用企業的互聯互通平臺;倡議適度包裝、光盤行動、適度點餐。二是提升優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推進市區兩級中轉設施改造,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能力穩定在2.9萬噸/日、濕垃圾處理總體能力達到11000噸/日,全面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三是推進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沼渣利用工藝實現突破,建立再生利用產品應用體系,打通有機介質產品用于綠林建設養護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