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路街道寶華居民區社工教老人如何打開手機綠碼 圖片/采訪對象提供
視頻里,老年人顫巍巍地捧著現金想去繳納費用,卻得到了“要么找人幫忙、要么手機支付”的答復,老人一句“我不會啊”,不知道戳動多少人的心。其中,也有即將參加上海兩會的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惠強。
“看到視頻的第一感受就是為老人心疼,數字化是時代趨勢,但縮小老年人與時代的‘數字鴻溝’,卻依然要有所為”。為此,鄭惠強帶來了一份《讓城市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惠及老年人》的書面建議,希望呼吁更多人關注到這個問題,幫助銀發族“樂享”智能化時代。
事實上,關注到這一問題的不僅有鄭惠強代表,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上海目前在這方面已經作了諸多有益嘗試,但要在精細化、創新性上再發力,讓這條數字鴻溝不斷縮小再縮小。”
智能刷碼
老人用筆寫起了筆記
1月20日,72歲的呂奶奶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小心翼翼地打開智能手機,出示綠碼,被獲準進入中心就診。整個過程只有一分鐘,呂奶奶的心卻懸了好一陣。為了準確無誤地完成綠碼出示環節,呂奶奶拉著兒子教了她好一陣,又在本子上把每個步驟都做了筆記、反復練習,才有了進門時的暢行無阻。
說起來,呂奶奶使用智能手機已有三四年了,一些簡單的步驟,她都能獨立操作。而她的老鄰居朱老太年近八旬,只會用一部老人機,因為感到不便,只得減少出門的次數。
“日常生活中,被‘智能化’難住的老人其實不少。如果說,年紀較輕的老人還會有意識地‘督促’自己掌握新功能,那么,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確實是有心無力了。他們有的只會用老人機,有的甚至連手機都沒有。”市人大代表、靜安區大寧路街道寶華居民區書記李華對此深有感觸。
李華告訴記者,有些“出門”可以減少,但對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定期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去三級醫院復查,卻無法回避。有些家庭是純老家庭,身邊沒有人能幫忙操作手機,就會到居委會尋求幫助。
無紙賬單
老人希望不要“一刀切”
如果說出示綠碼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做法,那么,有些智能化的推廣步伐能否多顧及下老人的感受?
市人大代表、楊浦區殷行街道開魯片區黨委書記范偉華向記者出示了一張供電公司試點推行電費電子賬單的告知書,告訴記者:“這張告知書最近在社區里引發了不小的動靜。”
原來,范偉華所在的居民區屬于老舊小區,居民老齡化程度較高。供電公司想從今年一月份起將電費賬單向“無紙化”方向推進,讓居民在網上查閱電子賬單,很多老年人因此找到范偉華訴苦,表示“查不來電子賬單,更不知道如何根據電子賬單的信息繳費”。
好在供電公司為新政策留了一個“窗口”,允許居民申請繼續寄送紙質賬單。于是,范偉華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就幫有需要的居民進行了集體登記,將信息交給供電公司抄表員,再由對方統一向公司申請。
“年輕人早已習慣電子賬單和網上繳費了,前來申請的居民都是老年人。所以說,智能化的推進和推廣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與時俱進,又要細分市場,考慮不同市民的實際。千萬不能拿著一個方案‘一刀切’。”范偉華說。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根據上海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就已達到518.1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35.2%。
全程幫辦
開辟“為老服務綠色通道”
如何拉近“數字鴻溝”與老人們的距離,一些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做出解答。
新年伊始,89歲的張阿婆來到黃浦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幫辦人員第一時間引導老人落座,并開展全程幫辦服務。自從黃浦區行政服務中心推出“一網通辦+全程幫辦”服務以來,老年人只要前往入口處引導臺的“為老服務綠色通道”,就會有幫辦人員過來幫忙。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該中心也要求辦事人員進門時出示綠碼。但如果老人使用的不是智能手機,幫辦人員可以引導老人通過短信方式查詢14天行程數據。如果老人沒有手機,可以在機器上掃身份證、測量體溫,結合人臉識別等手段來幫助老人進門。
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腿腳不便、出門需要打車,但因為不會用叫車軟件,很難和年輕人“搶”到出租車。去年下半年,上海市出租車統一平臺“申程出行”APP上線試運行,推出了“一鍵叫車”功能。乘客有叫車需求時,可至最近的出租車候客站,通過候客站的“信息化屏幕”和“揚招桿”快速呼叫出租車,只要按下“呼叫鍵”,周邊的巡游出租汽車就會接收到需求提醒,盡快前往呼叫地接單。
如果乘客持有智能手機,能打開“申程出行”APP,即可通過手機實時定位確定叫車地點,無需輸入目的地就能進行呼叫,簡單方便。
智能關注
隨時發現老人“突發情況”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操作的智能化手段最受銀發一族的歡迎。比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部分獨居老人家庭安裝了智能水表。老人如果在家,總得用水。水表沒走,意為著老人家里“可能有情況”。
一天之內,智能水表的讀數一旦低于0.01立方米,街道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自動生成案件,從政務微信上反饋給街道和居委,由居委安排人員立刻聯系老人、上門探視,并將探視情況上報給街道。
最近一段時間,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則在嘗試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燃氣表,燃氣使用情況在街道“一網統管”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如果燃氣表48小時內沒有動靜,大屏幕上會亮起紅燈、發出警報,由街道值班人員第一時間通知居委,請對方立刻前往確認老人情況。“接下來,街道還會推出與智能燃氣表關聯的手機小程序,將異常情況直接反饋給具體責任人,比如包塊居委干部,由對方及時聯系老人。”老西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當智能化設備與配套服務相結合,確實能給老人帶來必要的幫助和方便。因此,上海的不少街道、居民區里都在進行一些嘗試,讓老人體驗、適應智能化生活。李華工作的大寧路街道寶華居委會,就推出了教老人使用智能化手機的課程,將綠碼亮碼、網上付費等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交給有學習能力的老人。
老西門街道則有一個智慧養老小程序,老年居民可以在手機上登錄使用,體驗多種功能,比如提出助餐申請和預定菜品,查看轄區內的各項養老政策、服務及活動信息,線上預約參加。小程序用法簡單,老人只要在手機端輸入身份證號,數據庫就能進行自動比對和識別,無需再輸入個人相關信息,日常申請服務只需輕點屏幕。
社區里曾經開過班,教老人如何使用。如果老人仍然不會,可以找居委會或者民生點的工作人員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