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兩會時間”。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這個目標不低,底氣其來有自。
李強代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陳正寶攝
同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代表談到,“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打贏一場又一場硬仗,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答卷過后,征途再啟。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擔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上海,要如何創造出無愧于黨的誕生地的新業績?
當好排頭兵,城市戰略空間優化布局
春天的第一個信號,發生在上海郊區。
奉賢新城,森林大道,綠樹碧水間,早春翩然而至。春節長假后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首站調研錨定“五個新城”,強調“加快把新城建設成為令人向往的未來之城”。
兩會開幕前三天,上海又有大動作,與蘇浙皖三省攜手展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繼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之后,長三角再度實踐一種全新的開放形態。
春回大地,謀定快動。一系列上海“十四五”重大戰略任務密集推進,這座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的超大城市,正迎來又一個“春天的故事”。
“要在短期波動中把握長期趨勢,在危機挑戰中創造發展先機,在外部變局中塑造發展新局。”參加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代表強調,對上海來說,要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
上海浦東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楊建正攝
“十四五”,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未來藍圖清晰——
上海的“十四五”規劃明確,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這是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中的責任與擔當。
為此,上海的城市戰略空間正在重塑。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建設,握指成拳,直指上海未來發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長極和發動機。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功能布局,從蘇南長江口經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灣北岸,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串珠成線,像極一張“拉開的弓”,強力拉動全國經濟發展。
這座城市,開放姿態一如既往。此次兩會,支持浦東探索開展綜合性改革試點首次寫入計劃報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代表表示,這對浦東是重大利好,“實際上是賦予了浦東突破攻堅、探路引領的重大任務”。
“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已成為臨港新片區的工作常態。揭牌一年多來,臨港新片區發布了130多項政策,取得30多項首創性的改革創新案例。下一步,臨港新片區要強化“國家隊意識”,堅定不移為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試制度、探新路”。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靖代表建議,上海要加大“十四五”期間對國家戰略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強政策聚焦,賦予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先行先試,加大壓力測試,代表國家更好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重中之重,仍在“開放”。上海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充分開放,就要盡可能打破制約要素流動的各種阻礙,也必須以格外開放包容的心態把握新趨勢、探索新模式。
種好試驗田,引導城市肌理提升轉型
積蓄能量,往往是一個長期過程。
2020年年尾,寒潮來襲。夜間,一根水管爆裂,積水淹沒超過60米路段。在“一網統管”城市運行體系調度下,公安、水務、應急、城投、消防等部門迅速集結搶修,85分鐘后,道路恢復通行。
依托數字化提升治理能力,上海城市的應急響應效率,以“分”來衡量。
2020年疫情爆發,人們宅家不寂寞。拼多多、嗶哩嗶哩、小紅書、喜馬拉雅……誕生在上海的新生代互聯網頭部企業,助力云上生活依舊精彩。
不知不覺,上海在線新經濟積蓄了充沛能量。2020年上海在線新經濟逆勢增長12%。2021年,上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預計超5000億元,占GDP比重全國領先。
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為核心的“兩張網”、疫情期間普遍使用的“隨申碼”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應用,為這座超大城市有序運轉提供重要支撐。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我國全面打響數字化發展的發令槍。
上海,已經行動。2021年1月4日,把握超大城市發展規律,上海率先在全國發布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將其視為上海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
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兆安代表看來,開放是個多層次概念,不僅指向經濟領域對外開放,更包含制度、觀念等全方位開放,既對外、也對內,既面向市場主體、也面向社會各界,不僅要破除對外屏障,亦需破除內部壁壘。
上海徐匯區城運中心實戰平臺。資料圖片
城市數字化轉型,開放同樣是題中之意。
兩會現場,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代表談到,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著眼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以在線新經濟企業為例,上海為企業量身定制公共數據定點開放專門政策,充分釋放數據新要素紅利。把各類應用場景作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最大試驗場。
努力將先發優勢化為領先態勢。作為治理數字化轉型重要抓手,上海“一網通辦”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指向,接入事項3071項,日均辦事17.3萬件,全程網辦率約50%,實名用戶超過4400萬。
敢闖無人區,踐行國家使命上海擔當
上海向來敢于擔當國家使命。
自貿區以及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進博會……近年來,黨中央交給上海的多項重大任務,為上海的改革發展前行辟出廣闊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涉及上海的若干重點工作: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扎實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增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帶動作用,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使命在肩,勇于擔當。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邁進征程中,科技創新是落子布局的關鍵一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都把科技創新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育先機、開新局,就得抓住創新這一最大最重要的變量。
兩會現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上海代表團團長蔣卓慶代表建議,推動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在長三角區域先行先試,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國家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從根本來講,國家經濟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沒有科技含量,一定上不去。要解決我國經濟發展問題,創新是唯一道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代表說,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經過多年努力已初步具備框架,“關鍵是后面5至10年,有鋪墊、有突破、有層次地在大框架下扎實把事情做好。”
上海光源。資料圖片
結合國家所需和上海實際,多年來,上海埋頭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0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已提高至4.1%左右。今天的張江科技城,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光源二期等大科學裝置正如火如荼建設,未來這些“國之重器”,有望助力中國創新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
杭迎偉代表表示,浦東正在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為進一步夯實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希望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在浦東布局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更多國家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浦東開展科創研究,強化浦東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奮勇探索創新“無人區”,是上海的擔當。畢竟,科技創新的源頭一定是基礎研究。
“上海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責無旁貸。”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林代表分析,“我們現在科研能力不差,創新能力不行。上海要勇于走向‘無人區’,特別是引導企業、社會將眼光更多投向基礎研究,注重科技原創能力的建設,集中力量解決‘從0到1’的問題。”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湯亮代表建議,當下各大城市的科研創新中心、示范區和創新基地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既有“國家隊”,也有“地方隊”,彼此要進一步區分攻關的重點和突破的重點。同時,各級政府要引導并鼓勵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把著力點放在科技創新上,放在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上。
正如張兆安代表分析,“新的供給會創造新的需求。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包括工藝流程創新、管理創新等等,一系列的創新活動會帶來新的供給,并催生新的需求,這樣一盤棋就能活起來。”
上海已在沖刺。李強代表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上海實際全力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各項國家戰略任務,努力開好局起好步,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