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孩子們快樂跑起來”不是一道難題
李華民和鎧甲跑團的孩子們。李華民供圖
北京奧森北園東門內小廣場,每周二、周五放學后及周日早上7點,總有一群孩子在家長陪同下專程來找“李師傅”,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五六十人,有家長甚至驅車數十公里帶孩子前來,只為“讓孩子跑起來”。
這是一個面向6-12歲孩子的跑團,發起人李華民和妻子王惠是資深馬拉松跑者,更是想讓跑步惠及女兒的家長。但讓孩子心甘情愿地跑步并非易事,甚至很多家長自身都有學生時代留下的“長跑陰影”,“怎么讓孩子不再重蹈覆轍,既要大膽跑、放心跑,又要開心跑、喜歡跑?”成了一群成年人自尋的“小煩惱”。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便提出“讓孩子們跑起來”。他尤其強調了正確的運動觀念:“一方面,要讓孩子們跑起來。另一方面,體育鍛煉要講究科學,做好保護和準備工作,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跑團家長的“小煩惱”實則是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的“大課題”。
從家長“要求”孩子到孩子帶動家長
“不是來上課,而是放學后給孩子增加一個和同齡人玩的時間。”李華民和家長溝通時會強調這一點,“我們不是跑步專項或田徑項目的培訓機構,跑團的核心目標是鍛煉身體磨練意志,幫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不會刻意追求競速或距離極限,而是強調在合理強度下的不懈堅持,同時注重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的社交需求!
這是經驗,也是這個孩子跑團得以成型的原因。
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孩子在家上網課,體育課活動量不足,為幫孩子加強鍛煉,李華民夫妻倆便堅持帶女兒到奧森公園跑步。盡管,父母都是資深跑馬達人,自己也擅長運動,但面對枯燥的跑步,女兒動力并不足!傲弧眱和潟r,李華民決定送給孩子一份特殊的“禮物”,他邀請女兒的同學來一起跑步,幾個小伙伴在一起你追我趕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3公里長跑!巴妗钡姆諊娜坏窒伺懿降钠@郏诩议L和孩子的共同要求下,這項跑步活動竟然堅持了下來。
王惠把每次活動的過程用視頻記錄下來,再制作成短視頻分享到網絡平臺。熟悉的朋友開始帶著孩子加入進來,然后,是朋友的朋友,“每次活動都會增加不少陌生面孔!崩钊A民原以為,學校正常開學后,跑團會自然解散,但開學后慕名而來的家長和孩子卻驟然增加,“經過一個長假,很多孩子都胖了,跑團的孩子卻更加精神,家長一打聽就跟過來了!彼浀,人多的時候,跑團的孩子有百余名,每次跑步,孩子分成兩列,部分家長跟在隊伍后面“收容”,一支隊伍浩浩蕩蕩常引起旁人圍觀拍照。
跑團里,不喜歡運動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孩子的變化就是他們最大的動力。一開始,孩子都是被家長逼著跑的,跟不上、想放棄、眼淚啪嗒啪嗒掉,家長心里也忐忑,“四五公里,聽起來就很嚇人”。孩子沒概念,竟哭著跑完全程,家長不放心,怕孩子跑丟,跟在一邊保護孩子也挑戰自我,一位爸爸坦言:“那么大歲數了,我最近才第一次跑了5公里,當時落下孩子1公里多,慢了他們10多分鐘。”
9歲的樂樂變化最大,剛來時,二年級的他體重接近90斤,“跑了不到500米,就跟不上了。”樂樂父親全程陪著兒子,走走停停,堅持“跑”到終點時,其他孩子沖上去為樂樂加油歡呼。此后,盡管嘴上依然排斥,但跑步已經成了樂樂每周3次的堅持,“只要不出差,我一定會陪他來跑步!睒窐犯赣H工作忙,在他看來,每次四五公里“并肩作戰”已經成了父子倆增進親子關系的重要機會,“陪他聊天,鼓勵他,最終完成一件他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爆F在,樂樂雖然在跑團里仍會壓軸兒,但他在學校運動會上已經能取得領先了。
跑團人數迅速擴張,讓李華民欣喜的同時,也產生擔憂,安全隱患怎么消除、自身專業能力如何提高、怎么進行運動科普……跑團事務漸漸侵占了他的生活。為了維持,跑團進入收費運營階段,安全性和專業性都得到了保證。但部分家長對于付費跑步卻開始持觀望態度。李華民想起第50次活動時,跑團更名為“鎧甲跑團”,“就是希望孩子能在跑步中學到力量、堅強,能用自信為自己鑄造一個鎧甲。”但這一專為孩子搭建的跑團卻先到了需要尋求保護的時候,他期待有更多品牌、專業團隊或像他一樣的跑者參與進來,為“讓孩子快樂跑起來”打造出環境的鎧甲。
一道需要家校及社會合力解的題
“跑步還用學?”已完成130余場馬拉松的“百馬大叔”田同生在12年間帶動不少人站上跑道,大家最初反應一致,“長期對體育重視不足,使得很多人沒養成為體育埋單的習慣,更何況跑步這樣看似門檻不高的運動。消除對跑步的刻板印象得從孩子做起。”
自身經歷和多年對跑步的研究,田同生在跑步推廣上已多有撰著,同樣是去年疫情期間帶著女兒跑步的經歷,讓他更加意識到“讓孩子們跑起來”光靠重視不夠,還需要方法論,從理論到實際,從訓練到比賽,從“為什么跑?”,到“怎么跑?”“在哪里跑?”
田同生的小女兒12歲,在他的帶動下已完成10公里跑。在他看來,通過“場景”“行動”“獎賞”三步可以形成一個培養孩子習慣的閉環。“設立場景,除了以身作則,還包括給她選擇專業跑鞋、裝備等。”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自己每次出國參賽都會領一件小號的T恤送給女兒,“有一次穿了波士頓馬拉松的長袖衫,周圍的人議論說這小孩的家長一定跑過波馬,她聽了之后,很有成就感,對跑步自然有了好感。”其次,付諸行動,包括熱身跑、加速跑、拉伸、補充蛋白質全過程,“跑5公里,前面3公里是個坎兒,要按照自如說話的速度跑,絕對不能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后面可以加速跑。”每次跑完,他都會帶著孩子拉伸,補充蛋白質,“從小建立科學的健身習慣”。最后,當孩子完成了單次規定的訓練或累計完成每月跑量等各類目標,應予以獎勵,“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獎勵”。
但在他看來,這只是帶動個別孩子跑起來的辦法,想讓孩子們都跑起來,“局長、校長、老師的影響更廣泛。需要有領導、有組織、有環境、有技能。”為將理論集結成書,他采訪了大量校長和家長,在對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學校和大涼山火窩愛慕小學的探訪中他發現,無論條件優渥的民辦校園還是大山深處的村小,校長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兩所學校的校長都帶頭跑步,他們相信,如果自己做不到,即便孩子走上操場,也無法真正養成運動習慣,學生會認為,你們都不跑,只是逼著我們跑。”正是校長對體育的重視和踐行,老師也加入進來,學校才自上而下有組織地形成跑步氛圍!
“更重要的是,跑步看上去技術門檻低,其實并不簡單,無論是訓練還是參賽,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有很多科學知識要掌握!碧锿峒霸颇鲜 绑w育中考100分”的改革,“分數提升,家長更加重視,那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訓練?如何進行訓練?如何在1000米或800米考試時能夠跑出最好成績呢?這些都需要科學的指導。”但他強調,“必須明白,體育中考僅僅是初中一陣子的事兒,但是掌握了跑步這項運動技能卻是一輩子的事。”
“考試杠桿撬動的不僅是全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重視,也應激發中小學老師對體育課堂的創新!痹颇鲜±ッ魇袑さ榭h仁德一小體育老師張世華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目前,很多學校仍有配不足體育教師、開不足體育課的情況,在解決這些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學生體質要提高,關鍵在校長愿不愿、敢不敢執行,如果每一個體育老師都能認真上好自己的體育課,再有更多鎧甲跑團一樣關注孩子的社會力量和家長,局面是可以改變的”。
在張世華看來,“上好體育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還需要引導孩子科學鍛煉、培養體育興趣,尤其對小學教師而言,“要吃透教材,把興趣化、游戲化的特點融入課堂,多樣性的教學模式更能激勵學生跑起來!彼谡n堂上進行緊急情況場景設置,“比如洪水來了,大家應該怎么跑,怎么避險。通過這些訓練,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也提升了危急時刻的快速反應能力!贝送,旋風跑、彩旗跑等新的形式也已陸續出現在體育課堂上,“有了快樂和興趣,幫助學生建立了運動習慣,后期中考100分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贝送,跑步不能僅局限于體育課,還需融入大課間或開展晨跑,要為學生創造運動會等展示平臺,發揮學生的潛能,“要盡可能打消學生對跑步‘枯燥’的印象,畢竟,跑步對學生而言是門檻最低的一個項目,要能正確引導,可以成為學生愛上體育、建立運動習慣最直接的通道!保ㄖ星鄨蟆ぶ星嗑W記者 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