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花橋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發動有力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模式;不斷深化黨建引領聚合力、網格管理成體系、“管家團”助力優資源、社會協同添力量、跨省聯動一體化的“五位一體”工作機制,從指導思想上實現“制度化”,從具體操作上實現“規范化”,從工作措施上實現“常態化”,從機制保障上實現“長效化”。
支部共建,黨建引領聚合力。花橋高度重視發揮黨組織示范引領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全面實行三級“亭長制”,明確工作任務,夯實工作基礎、壓實工作責任。由黨組織書記擔任“一級亭長”,主要負責轄區內各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監督、協調工作。負責指導及監督二、三級“亭長”,強化推進“三定一督”工作落實;鍛造了一支“黨員紅、攻堅強”的垃圾分類先遣隊。實施“黨建引領 支部共建”助力垃圾分類行動,推行“支部+垃分”模式,推動49個基層黨支部與15個社區進行結對,推動黨員干部爭當垃圾分類的“示范員”、“宣傳員”、“監督員”,共同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推動全區垃圾分類工作穩步開展。
葉丹作為集善社區“一級亭長”,充分發揮黨總支書記的核心作用,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傳播者;先后組織網格長、專職網格員認真學習垃圾分類的標準要求和操作細則,堅持分工合作、主動協同、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結合工作多渠道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動員,做到了社區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同時,及時總結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實際行動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網格管理,夯實精細治理體系。依托網格化精細管理,以小區基礎網格為管理單元,花橋明確了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機制,以網格化推動垃圾分類無死角。將垃圾分類工作與日常網格管理工作相結合,前期以“網格學堂”+“垃分課堂”的形式對網格長、網格員進行知識培訓,通過“一看二問三檢查四匯報”工作法,每個網格負責信息收集、問題發現及群眾訴求收集等工作,垃圾分類專班記錄居民訴求、處置過程和進行結果反饋,實現閉環管理,從而形成信息互通、工作互動、成果共享的雙向行動體系。
“管家團”助力,優化執法資源配置。組織小區內的黨員干部職工,建立區鎮“二級管家團”,開發“花橋垃分管家團”小程序,“管家團”覆蓋全區所有三定一督小區,管家團成員通過“三聽、四看、五查”工作法,督查小區垃圾分類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并在“花橋垃分管家團”小程序上報,管家團小程序通過系統流轉,將問題流轉至垃圾分類專班,專班每日、每周、每月對問題進行分析分類匯總,將執法力量資源有針對性、有目的性集中安排在問題矛盾集中的重點小區、重點部位,不僅優化了執法資源配置而且“管家團”的現身說法,讓很多居民看到了生活垃圾分類的決心,變被動分類為主動分類。
紫竹苑“管家團”成員吳祖仁說:“垃圾分類,利國利民。”沈美華說:“全面小康不僅意味著物質上的富足,也包括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今天的點滴行動就是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花橋寫下生動注腳。”
社會協同,增添共治專業力量。花橋積極動員社區居民自組織、專業社會組織、企業等力量廣泛參與,引導居民議事會群策群議垃圾分類,征集“垃圾分類金點子”。實施“先鋒引領 巾幗同行”垃圾分類“益企來”專項行動,號召帶動“兩新”黨群職工爭當“分類理念”的宣傳者、“分類投放”的參與者、“垃圾減量”的推動者。
創新實施首屆“美麗花橋”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綜合服務公益項目,先期選取8個社區試點,發揮了社會組織在聯系、引導、組織公眾參與垃圾分類,且比較容易被公眾接受和認同的優勢;發揮了社會組織長期專注于某一個領域,運用成熟的工作方法、專業的解決方案,較好地指導群眾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優勢。昆山花敘社區服務發展中心創新宣傳動員方式,通過垃圾分類嘉年華、“垃圾分類”模擬體驗、垃圾分類舞臺情景劇、織物改造家、閑置物品交換等主題活動,在社區營造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氛圍。并借助智慧平臺——“云”推行官,發揮青少年的作用,建立“小手拉大手”的常態化機制,帶動家庭成員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生活方式。
跨省聯動,聯防聯治一體化。跨省交界處執法一直是城市治理難題,為更好地推進“安花白”城鎮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滬蘇兩地城市品質,花橋與上海安亭兩地城管聯合共建,花橋綜合行政執法局垃圾分類執法專班聯合安亭城管中隊,主動出擊、重點突破,從聯合行動開出首張跨省亂扔垃圾處罰單開始,將持續深化執法合作,不斷創新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共同破解城市管理難題、頑癥,有效實現兩地全面融合對接,讓長三角地區城鄉環境更加優美。
花橋不斷深化“五位一體”生活垃圾分分類、減量工作機制,實現統籌協調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日常運營到位;融合執法力量進小區,推動垃圾分類“上下聯動”向社區、網格、樓道延伸,提升了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