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4月20日電 4月19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慕尼黑博覽集團、中國環博會等單位共同主辦“2021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以“構建生態環保產業新發展格局”為主題,希望探討新格局下環保產業的發展之道。
開幕式上,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為大會進行了致辭演講,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副司長付川、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萬軍、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中國科協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顧雁峰、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李春紅、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委書記、副主席馬興發、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等嘉賓出席了本屆大會。
宋軍表示,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中國將用“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碳中和,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中和是一場硬仗,給生態環保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付川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環保產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在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環保企業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積極進展。重大科研項目推進有序,科技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定成效,創新科研組織實施機制,環保產業規模逐步發展壯大。
據測算,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已達到約1.7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1.3%。環保產業從業人員數量近70萬人,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環境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境金融 “互聯網+”模式、PPP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服務業態呈快速發展態勢。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科技重點任務主要圍繞6個方面展開,即開展環境問題成因機理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監測、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精準治污能力;開展生態環境監管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與制度等方法體系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開展區域全過程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研究,提升系統治理和保護水平;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與布局優化、人才隊伍與學科建設等,提升科技源頭創新水平;大力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提升解決生態環境實際問題的水平。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表示,今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將堅定不移地落實“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益”的總要求,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支撐保障作用。將圍繞抓環保、促發展、惠民生工作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做好環境容量的加法、污染排量的減法、綠色發展的乘法,以及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的除法四方面核心任務。統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