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19日電 創新策源,海納百川。在普陀區真如城市副中心內,一座3.12平方公里的“小鎮”,方寸之間,悄然進行著海納百川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創新實踐。5月18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市長論壇在上海市普陀區舉辦。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和上海市普陀區、嘉定區等5地市、2城區參與論壇。普陀區就即將發布的上海“海納小鎮”規劃,與杭州“云棲小鎮”、無錫“雪浪小鎮”的“三鎮”聯動發展作了解讀,揭開了這座依托“沿滬寧產業創新帶”而來的海納小鎮的“神秘面紗”。
今年出臺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圍繞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據統計,“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上,上海市和蘇南五市,以約占全國0.4%的區域面積,承載了約占全國4%的人口,并貢獻了近全國10%的地區生產總值。“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在配置全球資源、輻射帶動全國發展方面,有著扎實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
立足上海普陀的海納小鎮,地處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也脫胎于普陀區厚植的“數字基因”,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無處不在。“主動營造創新生態、打造上海城市數字化思想策源地”的發展定位清晰地揭示了小鎮的發展圖景:一個在“功能”和“空間”上齊頭并進,營造創新生態的發展空間。
“功能”體系搭建上,小鎮選址在真如副中心,千年真如寺的人文歷史底蘊,真如地區發展完善的周邊社區、生活服務配套為這里培育下了得天獨厚的創新土壤。此外,這里橫跨了上海內環線,為小鎮的創新生態構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網。
除了“先天優勢”,小鎮在“后天”創新“功能”體系建設上下足了工夫。“創新引擎”“海納客廳”“創新孵化”“思想交匯”四大核心板塊分別從引擎企業和服務平臺、科創孵化、科研院所資源、生活休閑配套等方面,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務。
“空間”布局上,小鎮的建設以“海納生態”為綱,融入普陀“藍網綠脈橙圈”布局之中,構筑了一個協調“辦公與生活”“經濟發展與綠色生態”的產城融合新格局。景觀設計上,“藍綠串聯”“港、林、湖”交織;在小鎮建設上,還將吸納智慧應用場景建設經驗,如在交通建設上搭建針對于停車場和應急通道保障的應用場景;在基層服務上,開發社區養老服務和無人數字服務站;在便捷就醫上,建設關于醫用停車場、醫療繳費和醫院安全的智能化系統等。
據悉,海納小鎮與云棲小鎮、雪浪小鎮交相輝映,共同構建創新驅動、數字引領、三鎮鏈接、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海納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三鎮鏈接“和而不同”、各有千秋:云棲小鎮植根浙江的互聯網先發優勢,以云計算大數據為產業發展方向;雪浪小鎮扎根江蘇的制造業土壤,以物聯網推動制造業升級為核心定位;而海納小鎮則發源于上海厚植多年的科創策源、數字城市。
“三者相互需要,相互喚醒并互相成就。”為此,下一步,“三鎮”的聯動將從戰略形象、政策協同、資源配置、空間管理、人才交流、資本支持、產城融合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韓慶 汪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