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264座人行天橋131座沒加裝電梯 上海啟動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

2021年05月25日11:28  來源:上觀
 
原標題:264座人行天橋131座沒加裝電梯 上海啟動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

  對大多數人來說,步行過天橋并不是什么勞神的事兒,可是對于老人、殘疾人、病人來說,如果天橋沒有設電梯,登臺階這段路就顯得特別漫長,甚至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市人大代表林蔭茂發現,家門口就有這么一座沒有電梯的人行天橋。因為地面沒畫斑馬線,人行天橋成了行人唯一的過街通道,有人甚至不惜違法穿馬路。

  在上海,這樣沒有設電梯的人行天橋有多少座?它們有沒有進行適老化改造的可能?不僅是林蔭茂,市人大代表孫靜也對人行天橋加電梯發出追問。

  記者了解到,人大代表的“人行天橋之問”已列入人大督辦推進計劃。目前,全市人行天橋的底數已經摸清,一場人行天橋的適老化改造計劃已經啟動。

  為家門口人行天橋“代言”

  “我以往提的都是宏觀的專業建議,這次我要為家門口的一座人行天橋說兩句。”市人大代表林蔭茂亦是一位法學專家,她說的這座人行天橋坐落于肇嘉浜路、宛平南路路口。

  5月19日,記者隨林蔭茂來到這個路口。這里為了地面公交、汽車快速通行,十字路口設有東、西、南三側過街天橋。天橋共有6座爬梯,都沒有設自動扶梯,橋下路面也沒有畫斑馬線。

  “我之前一級一級數臺階,一共43級,普通行人登天橋都費力,更不用說老人、病人、殘疾人。”林蔭茂說,在附近居住或工作的市民無論從南往北,還是從北往南,只能登臺階上橋過街。

  正午,太陽高懸頭頂,記者一步步登梯,爬完微微出汗。只見后邊一位身材瘦小的白發阿婆扛著一個紅色拉桿包,手扶欄桿埋頭爬橋,走五六步就要放下拉桿包歇一歇。上前一問,阿婆姓宋,93歲,剛從徐家匯公園出來。

  “我每天去家對面的公園坐坐,都要經過這座天橋,老了,腿腳不方便,爬樓梯很累。手扶欄桿比較滑,我備著一只黑手套,上下階梯戴著。”宋阿婆說,如果不爬臺階,就得繞幾條馬路才能到對面公園,她走得慢,大概要花三刻鐘。她也不敢違規穿馬路,去年就看到一位老人穿馬路被撞倒。

  林蔭茂告訴記者,這座天橋周邊多為老式小區,老年居民較多。行人往北多是為了到徐家匯公園綠地,或者前往公交站點乘車。而往南的行人多是為了買菜購物消費,菜場、超市、銀行、餐飲集中在南邊。

  “肇嘉浜路街心寬帶綠地當中設了一條人行步道,但上天橋太不方便,這條人行步道使用率幾乎為零。”林蔭茂就住在天橋附近,對此感同身受。從外觀看,這座天橋的建造年代較早,階梯設計比較陡直,來來往往的行人不少是老人,他們步履蹣跚,登梯異常吃力。記者觀察了一下,70歲左右的老人過這座天橋平均要花10分鐘。

  而天橋下面的場面更是驚險。不少老人就如宋阿婆所言,被天橋難住,干脆直接穿馬路了。有位坐著輪椅的老人無法上橋,也直接穿馬路了。記者粗粗統計了一下,半個小時內,違法過馬路的竟有十多人。

  “解決的方案是設一條南北雙向過街的人行橫道線,或在過街天橋安裝人行電梯。”2020年,林蔭茂為此提交了一份建議。

  可加裝電梯并非易事,涉及綠化、公安、交通等市區政府部門。“他們告訴我,畫斑馬線有難度,涉及馬路中間花壇的移位,而裝電梯也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光管線移位就是一大筆錢。”

  對這些困難,林蔭茂認為都不應是天橋“擱淺”的理由。在填寫意見征詢表時,她打了一個“不滿意”。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由此進入“未完待續”狀態。

  兩位人大代表的天橋之問

  “我不能只為家門口的居民呼吁,這是個共性問題。”今年1月,林蔭茂把目光放到全市。她做了不少功課,一條路、一條路掃街,還去有關部門拉了一張單子,得到初步數據——本市共有人行天橋184座,其中143座沒有電梯。

  “看到這個數據,更增添了我要為人行天橋加裝電梯呼吁的決心。”林蔭茂說。人行天橋改造確實面臨很多困難,比如橋面的老化、部門的協調、管線的搬遷、資金的落實等。但這些天橋一旦適老化改造成功,受益面將很大。

  今年市人代會上,林蔭茂提交了全市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的建議。這次,她還多了一位“同盟”。同一個會場,孫靜代表也注意到人行天橋問題。孫靜發現,延安路高架沿線部分人行天橋加裝了電梯,如華山路、陜西路的人行天橋。但仍有很多交通要道處的天橋尚未安裝電梯,比如江蘇路天橋。

  5月18日,記者來到江蘇路人行天橋。這座天橋向四個方向延展,周邊分布有延安中學、八五醫院、興華賓館、菜場等。十字路面也沒有劃橫道線,市民只能從人行天橋過街。

  記者現場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攙扶著一位老人一級一級艱難地爬梯。說到沒有電梯,男子一臉惆悵:“我父親經常要去斜對面醫院看病配藥,都要走這座天橋,他年紀大了,腿腳不好,我挺不放心。”正說著,對面走來一位孕婦,也小心翼翼扶著欄桿一步步過天橋。

  “我常看到小學生提著拉桿書包在這里上上下下,太不方便了!”孫靜說,她是長寧致公黨會員。他們調研發現,僅長寧就有4座人行天橋沒有電梯。這不僅是一個區的問題,也是全市的共性問題,所以她把這個建議帶到了“兩會”。

  “有些天橋早年建設是為了地面交通暢行,而隨著地鐵建造、道路調整,人們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孫靜說,隨著上海人口老齡化和人們對便捷出行要求的不斷提高,在人流密集區域的人行天橋加裝電梯變得日益重要。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接到市民反映天橋各類事項93項,排在投訴前三的是電梯故障、缺少電梯、天橋養護質量,三者占所有投訴的75.3%。

  兩位代表的建議可謂都踩到市民關切的“敏感點”上。

  不少天橋建造時間比較早

  人行天橋是否真如人大代表所說,近一半都沒有裝電梯?記者也做了一個小調研。

  目前,上海市管天橋主要分布在延安路高架沿線區域,很多沒安裝電梯。延安中路、福建路天橋是一座“三只腳天橋”,西南、東北、東南方向都未設置自動扶梯。記者前往時正好是下雨天,一位老人一手打傘、一手扶著欄桿顫巍巍的身影,頗讓人心酸。

  在延安中路、凱旋路路口,有一座4個方向的人行天橋,也沒有裝自動扶梯。西南角一帶分布著不少小區,周邊也有不少商務樓宇,居民出行、白領上下班都要翻過這座天橋。

  在曹家渡、長寧路路口,人行天橋朝向4個方向,均沒有電梯,盡管向東一側有一條人行道,但行人要去另一頭的商場依然需登上天橋。

  浦東南路時代廣場天橋也是一座“三只腳天橋”,其中浦東南路出口設有一臺自動扶梯。雖然只有一側裝了電梯,居民已覺得方便不少。“我從超市出來,手上大袋小袋的,這邊上天橋正好有電梯,減輕了不少負擔。”一位老伯告訴記者,據他所知,這一側電梯是后來加裝的,也是考慮到周邊居民的出行需求。

  記者發現,不少天橋的建造時間較早,相當一批建造于2000年前,有的甚至建造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天橋大多沒有設置電梯。而新建的人行天橋則考慮到人的因素,大多設了電梯。比如陸家嘴二層連廊,這里的上下樓梯不僅都設有自動扶梯,且是雙向的自動扶梯,行人上、下天橋非常方便。浦東南路八佰伴天橋是“兩只腳天橋”,也裝了自動扶梯。

  有的天橋加裝了電梯,但也存在運行維保問題。大多數自動扶梯是露天的,如果損毀,誰來負責?記者發現,不少電梯在雨天等情況是關閉的。在延安中路華山路天橋,4個方向分別有4座自動扶梯,有一座電梯是關閉的,電梯底部顯示“急停”二字。一位行人說,這座電梯停了好幾天了。

  在上海郊區也有不少天橋沒有電梯,比如崇明陳海公路上振業路人行天橋,是“兩只腳天橋”,均沒裝電梯。雖然過天橋的行人很少,但大多是年紀比較大的村民,爬上這座天橋不太容易。

  “當時天橋建造時,周邊還沒有地鐵、商場,人流相對少。隨著時代變遷和人口老齡化,這些天橋都成了人流密集地,過街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一位建筑領域專家告訴記者,人行天橋設計按照不同的材質,使用年限在30至100年不等,如果要加裝電梯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鋪設管線的費用。電梯的建設安裝費用不高,但管線費用很高,相當于建設費用的5倍。有的天橋建造時間早,地面也劃了過街斑馬線,天橋似乎成了一個礙眼的巨大擺設,“像這種天橋,還不如拆了”。

  改造的第一步是摸清底數

  人大代表打了“不滿意”后,“人行天橋之問”一直縈繞在承辦部門的心頭。兩位代表共同呼吁后,更是加速了辦理進程。記者了解到,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事項已被列為2021年人大領導重點關注事項。

  2月8日,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崔明華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調研會議,主題就是中心城區人行天橋電梯設置及運維管理。交通委、住建委、公安局、市容綠化局等悉數到場。

  “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第一步就是摸清底數。”崔明華說,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新的統計口徑,將申通地鐵管理的天橋及在建、改建天橋也納入統計范圍。

  市交通委是本市天橋管理養護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人大的要求,市交通委進行全市道路人行天橋排摸普查。經過兩個多月排摸,數據最終確定:全市人行天橋共計264座,其中安裝電梯的133座,還未安裝電梯的131座。

  在人大代表孫靜看來,人流密集區,靠近學校、醫院的人行天橋應該優先加裝電梯。“越是難做的、周邊居民越是集中居住的人行天橋,越要多加考慮。”人大代表林蔭茂認為,大型居住區的人行天橋應該率先進行適老化改造。在人大督辦下,承辦部門確立了加裝原則:重點聚焦中心城區、交通樞紐周邊、大型醫院周邊、主要商業區和大型居住區等重點區域的天橋,并同步考慮無障礙出行需求。

  “我們將因地制宜千方百計推動天橋加裝電梯工作。”市交通委劉兆吉說,為了電梯的事,人大召集開了4次會議加以推動,不斷改方案。目前,市交通委正在制定《本市人行天橋管理辦法》,已針對性地提出部分電梯加裝計劃及正在逐步落實市管天橋下放等工作。

  住建委負責人行天橋電梯管線鋪設等運維事務。根據“一網統管”要求,目前在網格化系統內,人行天橋基本落圖納管。自2020年4月新系統上線以來,已累計發現涉及人行天橋部件類問題160起,結案的有105起。住建委表示,下一步,將與市交通委等單位一起加強統籌協調,不斷完善落圖納管工作。

  “這算是有了階段性成果。”拿到這個答復,孫靜發現,她所關注的江蘇路天橋目前劃進第一批改造范圍。

  林蔭茂注意到提交給她的數據更新了,“天橋底數摸清了,適老化改造有了初步方案。這個答復,我比較滿意。”最讓她高興的是,肇嘉浜路、宛平南路路口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已列入今年實施計劃,目前完成架空線入地。

  雖然加裝電梯有了進展,林蔭茂還是沒有松勁。“人行天橋適老化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摸清底數只是第一步,我會跟蹤到底。”她說,這份建議她選擇了“公開”,不但自己會跟進,也希望更多代表跟進監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天橋的設計與使用應該以人為本。除了要關心廣大的老年群體,還要特別關注殘障人士等一批特殊群體,方便他們出行,一起感受上海的美好。”崔明華表示,對264座人行天橋的適老化改造、對代表的建議,將督辦到底。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