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下午4時,早已過了放學的時間,上海楊浦區開魯二小的一間教室里傳來陣陣笑聲。孩子們放學“留堂”都這么開心?原來,這是一堂花樣跳繩課。
授課人是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大學生。這支特殊的講課團被稱為“330社團”,由殷行街道鏈接楊浦區的高校、社區學校等資源組建。
2020年度楊浦區“十佳睦鄰項目”正在緊張評選當中,“殷愛守護330”項目在候選之列。“330”,代表著一個時間——下午3:30。這在以往是孩子們放學后的“空檔期”。
“三點半現象”
城市里許多雙職工家庭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學生放學時間早,家長下班晚,導致孩子放學后無人看護,被稱為“三點半現象”。殷行是一個民生大居,轄區內有12所公辦初中和小學,這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許多家長。
“殷愛守護330”項目的名字,正是來源于“三點半現象”。街道充分利用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楊浦區業余大學、街道社區學校等區域化黨建聯盟單位的教學資源將文化課程送進校園。
鄭壯壯是上海體院的大三學生,學習休閑體育民間體育專業的他主修跳繩方向。“專業花樣跳繩分成一到八級,比如‘三飛’是二級,而‘四飛’加上兩個‘特殊交叉’就是六級。”說著,他原地做了個“六級”動作,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哇”聲一片。
這12個孩子,已經跟著他上了一個月的課。“剛開始我會教他們做單飛,交叉,現在有的孩子已經能做雙飛了。”
另一邊,在開魯一小的課堂上,曹美珍、楊仁高正在給孩子們上一堂滬劇課。記者發現,豐富多彩的課程表上還包括篆刻、旱地冰球、活力面塑、頭腦奧林匹克、五禽戲等學生們在日常課堂上接觸不到的課程,讓他們充分地享受課余時間。
從傳統非遺到多元世界
“330項目”最開始在開魯新村第一小學試點開展課后看護,將滬劇、武術、篆刻、經典誦讀和國畫5門傳統文化課程輸送進校園。
在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項目進一步擴展到社區內8所中小學校,課程數量也增加到10門,在原基礎上增設了板球、花樣跳繩等運動類項目,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創造條件;還增設了英語繪本、媒介素養等課程,開闊學生視野,讓他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一學期每門課程14課時,惠及學生約216人。
2020年疫情暴發后,項目利用網絡平臺開設線上課程。此后等進入疫情常態化控制后,為進一步豐富社區未成年人藝術文化活動,項目特邀楊浦區民樂大師曹建輝成立“殷行民樂 教學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殷行特色的民樂表演節目,逐步培育一支成熟的殷行學生民樂表演團隊。
今年“殷愛守護330”項目共開設16門課程、1個講座,覆蓋10所公辦中小學及1個試點幼兒園。未來項目將實現社區內12所中小學全覆蓋。
“殷愛守護330”項目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才藝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充分展示不同的個性,體驗實踐的樂趣,同時也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多彩的課堂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