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羅知之)近日,網傳中國銀行江西分行推出一款“生育消費貸”產品,引發熱議。隨后,中國銀行江西分行回應稱,就目前評估看,現有消費貸款產品能夠覆蓋相應需求,暫無此類產品推出計劃。此前,也有銀行推出過“彩禮貸”、“墓地貸”等個人消費貸款產品。這些貸款產品到底是什么?為何層出不窮?金融產品創新的紅線是什么?
“噱頭”消費貸款層出不窮
6月4日,網傳中國銀行江西分行推出“生育消費貸”。宣傳海報顯示,該貸款適用對象是已婚,20-50歲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懷孕滿6個月至幼兒兩周歲的用戶。一胎最高可貸10萬元,二胎最高20萬元,三胎最高3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3年。利率方面,1年期是4.85%,1至3年期是5.4%。
6月4日晚間,中國銀行江西分行回應稱“生育消費貸”有關信息是內部評估信息。該行新產品推出有嚴格的審批流程,目前尚處在方案評議階段。就目前評估看,現有消費貸款產品能夠覆蓋相應需求,暫無此類產品推出計劃。
早在3月份,網上流傳了一張江西九江銀行推出“彩禮貸”的宣傳海報,引起關注。對此,九江銀行表示,對“彩禮貸”直接責任人給予停職處理,并對暴露出來的合規意識和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嚴查整改,規范金融營銷行為。
除了“彩禮貸”,有媒體報道,云南昆明晉龍如意園與云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也在3月聯合推出了“墓地按揭貸”。首付兩成,最高能貸款20萬元。事情發酵后,云南昆明晉龍如意園回應稱,“墓地按揭貸”并未實際推出,未與銀行簽合作協議,將放棄該合作項目。
金融機構為何紛紛布局個人消費貸款?
“日息萬分之3.5”“1千元用1天只需0.35元”……各大APP、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貸款通常以看似誘人的低利息招攬客戶,折算成年利率實則往往超過10%。
這一利率水平往往超過了銀行的住房貸款業務和經營貸款業務利率水平。“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個人消費貸款有更高的貸款利率,意味著銀行能有更多收入,因此個人消費貸款成為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業內人士指出。
而更需要警醒的是,本應嚴格用于消費領域的個人消費貸款,通過違規渠道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現象近年來時有發生,這不僅擾亂了金融市場的秩序,更為房地產領域積聚了風險。
3月26日,為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從監管部門發文嚴查個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可以看出,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業務的監管趨嚴,其增長空間也將被逐漸壓縮。
“一系列特色消費信貸產品,較好地滿足了特定用戶的需求,也拓寬金融機構服務邊界,但也要加強信貸資金用途和流向的監控,確保貸款不被挪用,防范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
此外,董希淼認為,金融機構在營銷宣傳方面,要注意合規、適度,利率等關鍵信息披露要全面、準確,不得夸大其詞,不得過度包裝。
監管層“加碼”居民消費貸款
“這類貸款本質是居民消費貸款,通過制造噱頭的方式來宣傳獲客,這反映出部分中小銀行自身服務能力的不足,以及金融發展面臨的一些困境。”4月1日,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答關于“彩禮貸”“墓地貸”等變種貸款問題時表示。
鄒瀾認為,“彩禮貸”“墓地貸”是個別銀行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挑戰社會痛點,引導居民過度負債,觸及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脫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
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我國一季度居民杠桿率為62.1%。雖然這是2012年以來首次季度性下降,但這一水平仍然需要警醒。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劉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當前我國居民債務水平超過60%,一方面是居民債務過快增長帶來了宏觀金融體系的風險,既拖累經濟增長速度,也會造成金融不穩定性。另一方面,我國居民部門長期是凈積累部門,居民儲蓄率長期保持在35%以上,而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的居民儲蓄率普遍低于20%。由于長期的高儲蓄率,居民部門也積累了大量資產,包括房地產和金融資產。對于居民部門來說,大量持有現金和存款是對抗金融風險,增強金融穩定性的重要基礎。
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鄒瀾建議:第一,要繼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把資金更多的投向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第二,人民銀行會配合銀保監等部門對中小銀行的產品創新和業務準入實施有效的監管和指導。支持銀行在風險可控、審慎合規的前提下結合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來創新針對性的產品服務,對于有悖公序良俗,與國家大政方針背道而馳的做法,及時予以糾正。
第三,多措并舉切實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讓中小銀行做到能貸、愿貸、會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