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6月24日電 (唐小麗)在許多老桃浦人的記憶中,位于普陀區真北路3725弄的蓮花公寓曾是“老破小”和“臟亂差”的代名詞,是被“邊緣化”的“爛尾樓”。歷經20多年的風雨,小區的房屋結構老化、外墻老化、屋頂漏水,道路窄、通行難、停車難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生活在這里的居民。
“我1995年來到蓮花公寓的時候,小區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門口沒有公共交通,更沒有超市、菜場,生活和出行相當不方便。沒有有線電視,沒有自來水,小區到處是野草,有些野草長得比人還要高,刮風時能聽到‘刷刷’聲,一到晚上都不敢下樓。”小區居民王榮坤說,“當時小區路面也是坑洼不平,天晴時到處是揚塵,下雨更是泥濘不堪,無法行走。還經常出現跳電現象,家里常備蠟燭、手電筒……”
小區外立面脫落嚴重,觀感破舊
面對這樣一個“困難重重”的小區,時任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梁慧麗主動向居民們承諾,每年完成一件實事工程項目,讓小區變得“樣樣都有”,讓居民感受社區實實在在的變化。為此,梁慧麗還賣掉了自家房子,到蓮花公寓買了房,跟小區居民吃住在一起。
這樣一個啥都沒有的爛攤子,在梁慧麗和居委干部們的努力下,硬是將其改造成了生活設施齊全的宜居小區。梁慧麗說,來小區之初,真的沒想到這么難,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我就是居民的勤務員,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小書記也能解決大問題。”
改造前的小區樓道
多年來,蓮花公寓黨總支以“凝聚力工程”為抓手,通過每年一件實事項目、小區綜合修繕、用心用情幫助居民排憂解難等方式,讓蓮花公寓“脫胎換骨”,努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5年,桃浦鎮黨委按照專業化發展、規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整合以楊兆順、梁慧麗為代表的一批名優書記,打造“桃李源書記工作室”,積極發揮老書記的“傳幫帶教”作用,不斷推進和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理論及實踐操作能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睦鄰社區建設。
改造后鳥瞰小區全貌
作為“小梁”的現任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張群麗接過了梁慧麗書記的“交接棒”,在進一步提升理論及實踐能力水平的同時,經受住了蓮花公寓疫情防控確診病例安全穩控工作、“三創”、垃圾分類、疫苗接種、居民區兩委換屆等工作的大考,展現出了社區“當家人”的責任與擔當,被居民親切地稱呼為“小張書記”。在梁慧麗書記“大梁帶小梁”的指導下,她繼承發揚蓮花公寓的優良傳統,積極配合做好蓮花公寓房屋綜合修繕項目,以“零事故、零投訴、全覆蓋”為目標,形成了“四個一”工作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以管理促服務。
張群麗說,蓮花公寓黨總支為做好群眾工作,全部居委干部都住在這個小區,形成了365天“不關門”的傳統,365天無休,每天24小時待命。張群麗牢記梁慧麗書記的教導,書記是居民區的大當家,作為一個最基層的干部,就是要將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在自己的工作上,成為居民的勤務員,做到有求必應、有急必到、有難必幫。
2019年,蓮花公寓房屋綜合修繕項目全面開工,“統一”“一致”成了小區“三舊”換“三新”的關鍵詞。此次改造,除了墻體外立面的色彩一致、色調一致外,統一雨棚、統一晾衣架、統一空調外機支架、統一天井”的“四統一”工程也成了小區的一大亮點。同時,為了追求小區內部環境整體統一的協調美,在入口、花園、步道、車行道、公共休閑區域進行了統一的設計改造,處處體現出“蓮花”的元素。原先狹窄的小區主干道也變成了寬闊的人車分流道路,“人讓車”成為了過去式。蓮花公寓此次在內部工程上也下了大功夫。雨污水混接改造、陽臺頂漏水、結構加固等等“隱蔽工程”也在此次修繕改造中逐一完成。內外兼修的“三舊”換“三新”改造,加之一如既往的鄰里深情,共同構筑了蓮花公寓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
改造后的小區外立面美觀大方
改造后的小區樓道(圖片均由普陀新聞辦提供)
如今的蓮花公寓已煥然一新,成為了桃浦鎮里一朵“重生”的“新蓮花”。據介紹,下一步,桃浦鎮將以蓮花公寓為樣本,對鎮內其他老舊小區逐步進行修繕改造,讓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居民家門口逐步升級。
“現在,小區通了水電煤,建成了健身苑,舊車棚改造成了老年活動中心,公交車站開到了家門口,建起了社區衛生站、便利超市……”王榮坤感慨道,“現在很多居民看到梁書記,都非常感激她,她胃為我們居民解決了那么多急難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