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夏糧喜獲“十八連豐”,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基礎牢

“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本報記者 高云才 郁靜嫻
2021年07月20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新打的麥子籽粒大,水分也合適,平均一畝地產量在1200斤以上。”在河南省浚縣,國兵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熊秀杰剛忙完麥收,又接茬播種玉米,“夏種晚一天,秋收晚十天,夏糧顆粒歸倉,秋糧也不能落下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夏糧喜獲“十八連豐”,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基礎牢。國家統計局7月14日公布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59.3億斤,增長2.1%。

掂一掂麥粒,是沉甸甸的分量。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糧食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贏得主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會種地”變為“慧種地”,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整體提升,提高了糧食生產效率。

今年“三夏”生產,推動機收減損是我國農業從“會種地”向“慧種地”進軍的集結號。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蘇坦村的麥田里,10臺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農機手們順次進行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一臺聯合收割機能頂100個熟練勞動力,農機手們苦練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利用機械化優勢降低損耗。”滕州市鑫劍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楊福軍說,“機收時要根據小麥的成熟程度調整收割機篩箱和撥禾輪轉速,盡量勻速前進,避免糧食顛簸傾灑。”

——抓重點,機收減損促增收。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選準機收時機是關鍵。”在河南省產糧大縣滑縣白道口鎮西河京村的大田里,忙著收獲的糧農黃國興說,小麥最佳收獲期是蠟熟期或完熟前期,此時作物含水率約15%—25%,收獲損失最少。

為了保障夏糧顆粒歸倉,各地的農機手和服務主體站好最后一班“收獲崗”。當前,全國小麥、水稻、玉米機收水平已分別達到97%、94%和78%,搶抓農時降低機收損耗效果明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機收減損是顆粒歸倉的關鍵,如果把小麥機收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全國就能挽回糧食25億斤以上。”

——抓全程,機收作業提質量。

“實現機收減損的目標,需要抓住機收全程管理。”河南省浚縣農機局局長張善偉說,在機收全程把收獲時機、機具性能、機手操作水平這些因素有效地統籌在一起,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漏割、堵草、跑糧情況,“一畝地減損10斤,3000畝地就是3萬斤啊!”今年河南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新增聯合收割機約5000臺,累計檢修各類機械302萬臺,培訓農機人員16.6萬人。

千方百計提高收獲質量。今年“三夏”期間,各地投入麥收的聯合收割機超過60萬臺,其中約25萬臺參與冀魯豫蘇皖等多省跨區作業。機手規范操作,不斷優化收獲技能,多地機收損耗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強支撐,充分發揮組織服務優勢。

“20畝小麥,有了社會化服務,不到4小時就搞定了,一畝地還減少了40多斤損耗。”安徽省鳳臺縣丁集鎮考莊村村民考傳書說。今年,鳳臺縣共有216個社會化服務組織投入4000多臺聯合收割機參與夏收。

“通過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在信息、裝備和服務上的優勢,解決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事,進一步優化了‘三夏’作業質量。”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

種糧有社會化服務“田保姆”,糧食生產效率極大提高。目前,全國已有19.4萬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開展托管式、訂單式、租賃式等服務,確保小麥“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幫助農戶節本增效。

“三穩”齊發力,糧食產能夯得實

農業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

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穩的是億萬糧農的心,穩的是黨政同責、重農抓糧的責任。

“一五,一十,十五……”陜西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烈日下的麥田熱浪滾滾,村民張平來到今年新流轉的農田,開心地數著麥粒,“一穗52粒,還飽滿透亮,今年的麥子成了!”

對全年糧食生產而言,奪取夏糧豐收是關鍵一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夏糧再奪豐收,穩定了全年糧食生產基本盤。

——穩了政策,億萬農民放心種糧。

“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和市場價,都比去年高。我是一季小麥一季稻蝦,有賺頭!”江蘇省泗洪縣石集鄉湯楊村種糧大戶臧如軍信心滿滿。今年初江蘇省就對26個產糧大縣獎補1.33億元,每縣獎勵500萬—1000萬元。

政策含金量十足,給農民吃下定心丸。今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提高秈稻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將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擴大到了三大糧食作物,通過穩定種糧收益預期,提高抵御風險能力,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穩了面積,夏糧豐收基礎打得牢。

“糧食生產穩字當頭,核心就是穩定種植面積。”山東省濟南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陳黎明說,為了確保應播盡播,今年市里調撥專項資金,引導擴大糧食生產,對完成糧食播種面積任務的區縣給予財政激勵,全市小麥面積比上年增加3.91萬畝。

“土地不留空,季節不留閑,栽種不留縫,補貼不留洞。”各地因地制宜出實招,確保糧食扎扎實實種在地里。今年,全國冬小麥種植面積增加300多萬畝,為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穩了產量,防災減災保駕護航。

糧食一天不歸倉,管理一天不松手。

“前段時間田里濕度高,小麥容易染上條銹病,多虧縣里農技中心及時調來無人機噴藥,產量可算是保住了。”今年夏糧豐收到手,甘肅省合水縣吉峴鎮宮合村村民趙普民松了口氣。

“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針對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重發態勢,中央財政安排10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各地開展重大病蟲害防控。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及早制定防控預案,加強監測預警,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主產區普遍防治兩遍左右,把病穗率控制在3%以內,確保“蟲口奪糧”。

目前,南方早稻即將進入集中收獲期。在湖南、江西等雙季稻產區,“雙搶”早稻機收減損安排已經就緒,保障“稻熟有機收、谷濕有機烘、田澇能排干”,千方百計減少機收損失、加快晚稻機械化栽插進度。

數量質量一起抓,生產生態一起管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了糧食生產方式。

瞄準需求側,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糧食生產向優、向好、向綠,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好種產好糧,一斤優質小麥比普通品種貴5分,大伙兒都覺得中。”連續幾年種植優質強筋小麥,河南淇縣豐發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崔長波蹺起大拇指,“新品種抗倒春寒、抗倒伏,畝產量穩定在1200斤左右,俺們跟縣里好幾家面粉企業都簽訂了收購協議。”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上半年糧食生產呈現新特點:

——品種向優,滿足多元化需求。

“今年全縣麥播面積29.23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淇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燦豫說,“這段時間,新麥市場收購均價達到1.2元以上,超過了最低收購價,充分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市場規律。”

穩產增產的同時,主產區著力發展市場緊缺品種。“通過選育推廣專用小麥,擴大了良種覆蓋率和技術的到位率,為農民增收打下了基礎。”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介紹,釀酒用小麥每畝增效在200元以上。

今年,全國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占比37.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農藝向好,增產又增收。

“瞧這剛收下來的麥粒,個個飽滿,俺們合作社的小麥品質都是頂呱呱的,增產又增收。”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鎮利民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孔德同說。

更優農藝的植入,帶來的是糧食增產增收。

“用上水肥一體化和深耕深松等關鍵技術,全生長期少澆兩水,畝產比去年增產50斤,一畝地節約成本160元。”河北省曲周縣今科富小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俊山說。今年,河北基本實現小麥節水增產品種全覆蓋。

藏糧于技遍布鄉野,推動糧食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26萬名農技人員,奔忙在“三夏”生產一線,通過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主推了100多項實用技術,今年全國小麥每畝增產4.2公斤。

——生產向綠,提質還增效。

在湖南漢壽縣巖汪湖鎮,連片萬畝優質稻豐收在望。走近一瞧,田里安裝了性誘捕器和風吸式殺蟲燈,田埂上栽種的顯花植物將害蟲引開。“用上生物防治技術,農藥減量、水稻高產,大伙都嘗到了甜頭。”武竺山村村民張光果說。

糧食生產的生態底色越發鮮明。今年,我國耕地輪作休耕面積擴大至4700多萬畝;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近90%。中央安排25億元繼續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通過良種良法配套,加快推進灌溉用水、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必須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基礎,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0日 01 版)

(責編:陳晨、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