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羽鶴首現滬上 這種鶴每年都要飛越珠穆朗瑪峰
今年4月,上海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縱紋腹小鸮,將上海地區鳥類記錄增至507種。
記者日前從上海林業部門了解到,8月20日上海鳥類再添“新客”: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周邊農田內發現一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蓑羽鶴,并拍攝到較為清晰的照片。這是東灘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物種,同時也是上海地區的首次記錄。
和縱紋腹小鸮走可愛路線不同,蓑羽鶴走的是高冷風、仙骨范。
說其高冷,是因為蓑羽鶴膽小而機警,善奔走,常遠遠避開人類,也不愿與其他鶴類合群。它們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多呈家族或小群活動,有時也見單只活動。常活動在水邊淺水處或水域附近地勢較高的草甸上。
說其“仙”,是因為蓑羽鶴通體藍灰色,眼先、頭側、喉和前頸為黑色,最具特色的標志之一是其眼后有一白色耳簇羽,極為醒目,遠看好像一位身披灰白色鶴氅的“白眉道長”。此外,蓑羽鶴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其前頸黑色羽延長,懸垂于胸部,遠看仿佛披著一條黑色的鵝毛圍脖,隨風舞動。
雖然在鶴類中蓑羽鶴屬于“小個子”,體長一般在68厘米至92厘米,但十分堅毅,堪稱遷徙能力最強的鶴類。蓑羽鶴一般棲息在高原、草原、沼澤、半荒漠及寒冷荒漠,棲息地高度可至海拔5000米,對水的依賴性沒有其他鶴強。
每年遷徙季,會有十幾萬只蓑羽鶴不辭辛勞地飛越珠穆朗瑪峰,場面頗為壯觀。在遷徙中,蓑羽鶴要面臨狂風、嚴寒、氧氣稀薄等各種惡劣情況,還可能遭遇金雕等天敵的威脅。
蓑羽鶴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新疆、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繁殖地),遷徙時見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地,非繁殖期偶見于湖北、江西、江蘇和臺灣等地,越冬地在西藏南部。
蓑羽鶴的食物包括昆蟲、蠕蟲和軟體動物,也吃嫩芽、嫩葉和植物種子。對于光臨上海的這位貴客,專家認為一種可能是誤打誤撞“流浪”到上海,屬于偶發事件,但出現在東灘,說明濕地及周邊地區的食物資源很對蓑羽鶴的胃口。
資料顯示,蓑羽鶴一般于每年3月中旬到達吉林西部繁殖地,3月末4月初到達黑龍江和內蒙古,繁殖期一般為4月到6月,10月中下旬南遷,成家族群或小群遷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