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油畫大師陳鈞德藝術與文獻特展10日揭幕
歷時兩年籌備和整理,“海派油畫大師陳鈞德——藝術與文獻特展”將于9月10日在劉海粟美術館揭幕,這是迄今為止陳鈞德作品和文獻展出最為全面的一次展覽。本次展覽策展人、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靳文藝評價道:“他是海派繪畫的繼承者和開啟者,是海派藝術高原上的一座高峰。”
陳鈞德曾想做這個展覽
靳文藝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被翻舊的書,是丁曦林著的《激情不滅——藝術隱士陳鈞德的成長史》。因為這次展覽,他已經通讀了三四遍該書,并用不同顏色記號筆作了大量注釋。書的扉頁上,他給自己寫了一句話,“策展人的工作就是沒日沒夜轉圈圈”。
此次陳鈞德展的這個“圈圈”已經轉了四年。四年前,中國美術館首次舉辦陳鈞德展覽,引起不小轟動。作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油畫界最為活躍的杰出藝術家之一,陳鈞德很少在公立美術館辦展。靳文藝看了展覽后大為觸動,再加上陳鈞德與劉海粟有特殊的師生情誼,便萌生了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為陳鈞德舉辦一次大展的想法。
劉海粟曾寄語陳鈞德:“認定方向,走自己的路。”陳鈞德也曾回憶:“我非常敬重劉海粟老先生,那時經常拜訪老先生,請老先生指點繪畫。與老先生交往,最大的收獲不是學到技巧,而是學到對繪畫的態度和人品。”
為此,靳文藝找到當時仍健在的陳鈞德本人。“他很高興,馬上同意了。老人家希望慢慢籌備,想一起來做這個展覽。”話猶在耳,但遺憾的是,籌備過程中,陳鈞德因病離世。
寫過的字條被挖掘出來
和中國美術館的那次展覽相比,這次的規模更大,上百件畫作和二三百件文獻資料,將陳鈞德的藝術人生娓娓道來。“包括丁曦林和鴻一美術館館長酈韓英在內,我們三個人共同策展,希望更全面地展現陳鈞德的藝術人生。”靳文藝說。
尤其是文獻部分,把陳鈞德作品以外的藝術主張一一呈現。“家屬一開始不理解,以為只要把作品準備好就行。最后,小到一張陳鈞德寫過的字條也被挖掘出來。”在梳理陳鈞德藝術人生的過程中,靳文藝真正了解了陳鈞德。同普通人一樣,陳鈞德沒有出生在藝術世家,父親是生意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唯一的美學啟蒙是其童年時代做石匠的外祖父雕鑿的石獅子以及秀美的家鄉景色。
憑借對繪畫的興趣和鉆研,陳鈞德同時考上三所大學,最終選擇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他學習繪畫的年代處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這一時期,正是陳鈞德得到包括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顏文樑在內的中國第一代油畫家私授最多的重要時期。
老一輩藝術家的言傳身教,結合他的個人奮斗,讓他的作品呈現出既和前輩一脈相承,又在許多方面實現獨創或超越的風格,連印刷專家也驚嘆“色彩很難逼真地復制”。
做成一部教科書式展覽
靳文藝稱,這是一個用新聞深度調查形式來呈現的展覽。他解釋:“陳鈞德不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他最初的畫也就是普通水平。一個平凡人如何成為藝術大師?這次展覽就是把這些不為人知的一面像新聞調查一樣充分展現。”
展出的文獻中還藏著有趣的往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次陳鈞德在福州路逛書店,看到一本西方繪畫畫冊,想買下來,結果被告知,這本僅有的畫冊已被巴金預訂。因為沒帶夠錢,巴金回家取錢去了。為了這本書,陳鈞德翻黃頁找到巴金的聯系電話,問能不能讓給他這個畫畫的人?開明的巴金答應了。
展覽包括“綿延的師承”“教學相長”“我以我法探精微”“生命交響的色彩”等板塊。在最后一個板塊里,將展出陳鈞德生命尾聲用畫筆畫的最后一幅油畫《勿忘我》。
陳鈞德患病時,學生們帶著“勿忘我”來看望。他拖著病體完成這幅《勿忘我》,畫完全身癱軟。家屬在收拾遺物時發現,畫的背后,陳鈞德這樣寫道:“我是有病之身,是什么支撐我繼續畫畫?是因為我對繪畫保有熱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對于這場展覽,靳文藝的目標是“做成一部教科書式的展覽,有學術高度又平實易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