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雪域高原高質量發展助力
上海電信智慧云供水項目終結高原冬季無水可用歷史
在西藏珠峰腳下一個平均海拔高達5000米的高原縣城,因為低壓、凍土、嚴寒、大風等自然原因,每當長達半年的嚴冬來臨,當地藏民要面臨無水可用的不便,但是,想要改變這一切卻難于上青天。不過如今,冬季用水困難將成為歷史,這得益于上海電信充分發揮“云改數轉”的根本優勢,在對口幫扶地區實行多樣化扶貧,助力當地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早在兩年前,上海電信了解到高原冬季供水這一情況后,開始了“漫漫探索”,在全世界都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上海電信致力于用5G、智慧云、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解決難題。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在這個高原試點縣城,智慧云供水施工工地熱火朝天,去年底,智慧云供水項目室外基建如期完成。今年1月上旬,樣板房聯網調試的成功意味著青藏高原冬季凍水這個世界性難題取得了關鍵進展。
不過調試成功不是終點,智慧云用水設備還要接受漫長冰凍期的考驗。今年6月好消息從高原傳來,隨著當地進入初夏,氣溫逐漸升高,智慧云用水設備整個冰凍期運行正常,現在,當地藏民打開水龍頭就能用上自來水。
水龍頭不再是擺設
這個試點縣城有四個大型嶄新的藏式風情易地扶貧搬遷小區。今年初,小區里只零星住著幾戶人家,一個重要原因是小區里用水不便,每當長達半年的冰凍期來臨,藏民只能去小區集中供水點多次來回挑水,每戶藏民家中至少備有七八個水桶。
“現在,已經有600多戶藏民入住小區了,當他們陸陸續續回到小區時,迎接他們的不再是擺設的水龍頭,而是真正發揮功能的水龍頭,讓他們沒有用水困擾。”該項目的服務專家吳文巍說,這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現象,卻讓當地藏族同胞興奮不已,“有的藏族小朋友看到水龍頭出水了會激動得跳起舞,“用水安全”是中央脫貧“兩不愁三保障”的總要內容,有了水,群眾就可以更好的安居樂業,實現產業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雪域高原上的藏族群眾用上了汩汩而出的自來水,而4500公里之外的上海,項目成員則在守候,實時溫度、設備狀況、水流和數量等數據在“智慧云供水指揮平臺”跳動,AI算法通過天翼云的計算能力生成最科學的動態調水指令。如果出現問題,系統會自動檢測告警,小問題當地就能解決,這半年來,沒有發生大故障,云平臺的運營情況理想。
碰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當地斷電頻繁,有時會連續斷電3~7天,一旦斷電,智能自控防凍系統就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場施工團隊配備了鋰電池電源和發電機,保證斷電后系統仍然正常工作。
為何云平臺能經受住考驗?這歸功于此前各種實驗都在最壞的環境中進行,為了讓設備能更“硬核”。試點縣歷史最低溫度是零下37度,設備可以適應零下40度的環境。
樣機研發、模擬實驗、實地試驗……在此前一系列繁雜的工作中,隨時會碰到各種問題。上海電信項目團隊在珠峰上實驗時,既要忍著強烈的高反,也要適應變化莫測的天氣;基建現場,高原凍土、信號不穩定、窨井蓋塌陷等狀況也層出不窮。
如今,試點縣已經轉暖,最低溫度已在零度以上,智慧云供水設備度過了最嚴峻的考驗。
更多的信息化項目走進高原
冬季無水可用的歷史終結后,還有更多的目標,比如讓試點縣用上更好的水、讓西藏更多的地方沒有用水的煩惱、把更多的信息化技術引進當地……
項目團隊現在正在進行二代機的研發,相比于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一代機,二代機有更明顯的優勢,比如為了更好地應對當地經常斷電的情況,二代機會加入光伏設備,能夠比鋰電池和發電機更有效地彌補斷電問題,而且也更有利于環保。
試點縣地區的冬季用水困難問題解決了,但祖國西部還有其他縣城依然存在同樣的問題。因此,智慧水供水項目還要規模化。為了實現規模化,團隊也在進行技術上的準備,包括制定5G優化方案、天翼云平臺和號卡資源的擴容等,讓當地更多的群眾不僅感受到信息化技術的紅利,也要學會信息化技術,提升勞動力素質。
今年4月,上海市吳文巍勞模創新工作室建到了雪域高原,在當地建立了科技創新基地,開展科技項目的研發、生產等工作,并帶動就業,助力當地科技創新,培養適合數字經濟的信息技術人才,智慧云供水是其中的一個項目,未來還有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眾多科技項目落地。
解決雪域高原冬季用水困難問題是為了滿足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后,緊接著就是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上海電信為當地帶去更多的信息化技術就是希望能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更多地發揮央企責任和“云改數轉”優勢,為地方高質量發展助力。 (潘少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