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八周年來了!他們這樣說……
2013年9月29日,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
當時,外界這樣評論:這里或將成為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
時過境遷,作為推進改革的“掘進機”,擴大開放的“破冰船”,上海自貿區是否砍掉了束縛發展的“荊棘”,實現理念和經驗的“可復制、可推廣”,跑出了改革開放的“加速度”?
—— 他們,在這里實現夢想
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是上海自貿區“夢開始的地方”,也是自貿區制度創新先發區域和核心區域。
2013年9月28日,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牌匾被摘下。葛俊俊 攝
時鐘撥回八年前,上海自貿區掛牌前一天。來上海工作不久的張施茜特地打車趕到浦東,將外高橋區域里里外外都逛了個遍。她看到了上海自貿區的標志性“海鷗門”已然矗立,忙碌的工作人員準備著第二天掛牌儀式的彩排,還目睹了“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的牌匾被摘下……看似平靜如常的一天,卻孕育著一場“潤物無聲”的變革。
次日,東海之濱啼聲初試,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當時正在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朱寧聽到上海自貿區揭牌的消息,內心十分震撼。他深信,這一戰略必將開創整個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先例。
2017年,因浦東群團改革,浦東團區委的楊陽入職新工作——上海自貿區保稅區投資服務中心,主要職責就是服務好企業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負面清單、證照分離、海關特殊監管、自由貿易賬戶……一系列新名詞如潮水般,向著自貿區“小白”迎面撲來。
陌生的詞語,本能的恐慌,楊陽偷偷上網搜索,生怕工作的時候出洋相。后來她才知道,原來她的同事、前輩們在上海自貿區1.0版本的時候一樣,遇到新名詞、新業態、新模式,也是從不了解到了解,到耳熟能詳,再到立足實際大膽創新,都是邊學邊干。
如今,作為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楊陽已成為真正的自貿區人。她不僅感受了上海自貿區人“只爭朝夕”的工作熱情,見證了自貿區1.0版、2.0版、3.0版、臨港新片區等四個總體方案的一路“升級”,更深刻體會到作為排頭兵的上海自貿區與全球對話的底氣和信心。
楊陽參加以“改革前沿”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受訪者供圖
2019年,在參加雄安新區舉辦的一場以“改革前沿”為主題的全國演講比賽中,已身兼共青團(中國)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和上海自貿區保稅區投資服務中心科長職務的楊陽說:“在上海自貿區工作的感覺,有點像游戲里的打怪升級,在遍布未知的道路上,每一次闖關奪隘,都是通向成功的寶貴財富。”
8年來,證照分離等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從上海自貿區走向全國。以上海自貿區為“領頭雁”,我國已分批設立21個自貿區,覆蓋東西南北中,為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勁動力。
同樣收獲累累還有楊陽。她憑借著飽滿的工作熱情,不僅成為了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也收獲了專屬幸福,遇到了同在上海自貿區工作的他,實現生活事業雙豐收。
——他們,在這里體驗政策紅利
上海自貿區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洼地”,早就一錘定音。
“自貿區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優惠,相比于區外,無論是招商引資的力度,還是土地出讓的成本等,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朱寧指出,其中涉及到金融、跨境資本流動政策,均超出自貿區乃至上海市的管轄范圍,更多的是中央層面的政策決定。
政策“大紅包”的落地情況,一直牽動著大家的神經。
2013年制定發布全國首份負面清單,經六次修訂后從190條減少到2020版的30條,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寫入《外商投資法》并在全國全面實施。率先開展企業名稱登記告知承諾制試點,將企業名稱登記速度從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實時”。首創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并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復制推廣……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在這片沃土譜寫出最激動人心的篇章。
2015年4月,上海自貿區擴圍,從28.78平方公里擴大至120.72平方公里,將改革的試驗田拓展至陸家嘴、金橋、張江,以及原有的保稅區等四片區域。
“乘著自貿區的制度創新之風,我們有幸享受到上海自貿區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深化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紅利,見證了上海自貿區由‘先行先試變成了示范引領,探索創新成為了創新引領’。”作為最早一批扎根張江的本土創新藥型制藥企業,翰森制藥總裁呂愛鋒博士表示,企業創新轉型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相繼自主研發了首個中國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藥物,中國首個原創三代 EGFR-TKI創新藥。
今年初,翰森制藥已經將全球總部、研發總部落戶張江,并將實現生產基地產業化落地。呂愛鋒期待,在上海自貿區這片創新沃土上,借“引領區”東風,通過科技創新加速轉型升級,切實推動民族原研創新成果惠及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助力我國加速推進由“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邁進。
更讓人們激動的是,今年7月,浦東喜提“立法權”。這意味著浦東獲得了兩項“福利”: 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主動探索“先行性立法”;國家層面已經有法律規定的,可以特事特辦、“變通立法”。
“這是立法權的突破和創新,鼓勵改革創新者挺進無人區、步入深水區。”朱寧認為,這對上海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從法律上提供了保障,也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助力,更是為國家改革創新探索經驗。
——他們,在這里解讀阿拉“上海”的特色
“過去八年,上海自貿區一直在‘穩中求進’,鋪墊了進一步發展的制度和產業基礎。”曾經在上海自貿區供職過的畢方方最深刻的體會是,現在上海的進口商品越來越豐富,國際品牌中國首店多了,購物和消費的空間越發國際化、全球化,甚至帶動許多本土品牌走向個性化的創新之路。”
她曾糾結,上海自貿區從“獨生子”變成現在的1/21,魅力不會被“稀釋”?
現在,這一問題已被“解碼”。她說,答案很明晰,因為“上海自貿區”是“浦東”的自貿區,是“上海”的自貿區!
浦東從當年的開發開放“新區”成為了如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上海一直在爭當“全球卓越城市”的建設者。她認為,盡管城市規模超大,但精致務實,守規矩知方圓,這座城市的底蘊和軟實力,正是上海自貿區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特質。
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國際消費品和新的服務模式通過上海自貿區這個“開放的橋頭堡”進入中國。上海自貿區也將在穩中求變、變中立新,在“雙循環”格局下打造具有阿拉上海特色的“中國模式”。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上海自貿區是全國其他自貿區追趕的目標,同時也希望是差異化競爭的目標。這也鼓勵全國自貿區更精準定位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朱寧說,在“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過程中,上海自貿區也在逐漸摸索中找尋新的方向及定位。“我希望自貿區更多的是全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希望上海的經驗能夠為全國做出更多的榜樣、提供更多的經驗。”
新時代,新征程,上海自貿區將邁出更有力的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