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上海千年文脈 “萬年長春——海上千年書畫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滬召開
人民網上海10月28日電(馬作鵬)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人文歷史的學習平臺,10月28日,上海博物館在今年策劃舉辦的“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召開學術研討會,從學術視角對上海歷代書畫進行系統梳理與研究。
萬年長春海上千年國際書畫學術研討會現場
“萬年長春——海上千年書畫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上海博物館主辦,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協辦。來自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在內的26家研究機構,以及來自美國、德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60余名學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參與此次學術研討會。
此次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各類學術論文百余篇,研討會分為上、下半場,此次上海博物館主辦的為上半場,下半場將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另行擇時舉辦)。期間,上海書畫史、中國人文畫史、海上畫派、董其昌、江南文人、何以“海派”等等將成為大會“熱詞”。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致辭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上海博物館特別策劃舉辦的“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首次從學術視角對上海歷代書畫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與研究,是近幾年來響應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強“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號召的重要舉措。而本次學術研討會與展覽相配合,是一次上海書畫學術研究的盛會。
楊志剛表示,學術研究對博物館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博物館重要業務工作,也是其他業務工作的基石。只有夯實學術研究基礎,加強對藏品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挖掘闡發,才能真正實現博物館強國、文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才能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表示,作為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城市,上海歷久彌新,因為其蓬勃的活力背后有著悠久的文脈滋養。“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特展”,通過一件件鮮活的文物沿著歷史的脈絡,詮釋出了上海這座城市的背后的人文精神,不僅縱向體現了千年文脈,同時又橫向展示了上海地區不同時期所具有的藝術成就。
在10月28日召開的首場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們率先從五個維度展開討論和分享:
以“成就特色”為切入點,從宏觀的視角梳理上海地區從古代至近現代書法、繪畫藝術的變遷、成就與特色;
“個案研究”則聚焦于對上海地區書畫家的作品、風格及影響的具體考察;
“人文互動”部分關注歷史中上海及周邊地區乃至海外有關書畫創作、鑒賞、收藏的交流與互動;
“書畫鑒藏”從鑒藏史的角度研究上海的鑒藏家、鑒藏活動與鑒藏環境;
最后的“相關研究”部分,則具體考察與上海或上海博物館館藏相關的作品及其風格、類型、內涵、背景等問題。
來自國內外,線上線下的學者們圍繞上海歷代繪畫成就、上海歷代書法成就、上海歷代藝術理論、上海歷代書畫著述、上海與周邊地區藝術人文互動等議題展開研討,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見。
2021年6月22日,“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該展遴選相關書畫146件(組),時間跨度從三國至現當代逾千余年,通過“藝脈/藝術成就”“人文/地區互動”“鑒藏/藝術影響”及“潮頭/海上風華”四個角度予以剖析、展示。據悉,本次展覽將延續至12月5日。
上海博物館在成功舉辦“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2015)、“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2018)及其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繼以策劃“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構成書畫專題研究系列之“海上三部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