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臺上有好戲,臺下留美名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10周年

2021年12月31日16:28 | 來源:新民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臺上有好戲,臺下留美名,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十歲了!

  優秀傳統文化,若潛藏于生活,就是非遺;若踏歌于舞臺,就是戲曲。這就是新時代以來,非遺與戲曲始終得到高度重視的根本原因。臺上臺下都應有傳統文化這根無形的線,密密地縫合起我們身處的國際文化大都市中,多元文化之間的邊界。引著這根線的針,就是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至今,剛好十年。

  圖說:上海戲曲藝術中心10周年

  推動戲曲發展

  2001年,昆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首批非遺名錄的榜首;

  2011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上海各大戲曲院團同時也成為“傳習所”——已列入非遺名錄的各大劇種同時致力于自身表演傳統的傳習之職;

  2021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10周年。如今的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與上海昆劇團團長,皆是刀馬旦出身的谷好好。

  戲曲藝術中心的成立,是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在文化體制改革上的守正創新,是10年前上海市委宣傳部的高瞻遠矚、銳意前行。十年前,全國戲曲發展遭遇瓶頸、舉步維艱。2011年歲末,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聚集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上海越劇院)、上海淮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淮劇團)、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六家院團。

  圖說:谷好好在中心2021-2022演出季發布會上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經過32場座談會、634張問卷的反復調研、精心籌備,戲曲中心明確了定位:“戲曲中心是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下的非營利的戲曲院團集群,是以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統戲曲藝術,推動上海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為己任的公益服務性的事業單位。”這里,有兩個關鍵詞要劃重點:“非營利性”與“公益服務性”。非營利性,讓院團從莫測的市場中解套,可以更專注于藝術、傳習等精神滋養;公益服務性,讓中心不與院團“爭”觀眾,可以更專注于服務院團、服務人民。

  發揮集群效應

  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做院團做不了的事,解決院團解決不了的問題。”相對聚焦的,就是戲曲生態環境的營造與維護。接著,中心以各種措施,彌合各種縫隙。第一,就是依據京昆越滬淮等各大院團、不同劇種,制定適合其藝術規律的發展戰略、長遠規劃。第二,扶助院團重大題材創作,邀請海內外優秀主創人才、調動資金給予最實際的支持……如此,就能以集群效應,集中組織院團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意識、引人注目的展演、匯演。

  十年來,戲曲藝術中心推出了一大批符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藝“兩創”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每一個值得記取的時代節點上,如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全面小康等重要時刻,先后創作了京劇《換人間》《紅色特工》《浴火黎明》、昆劇《自有后來人》、越劇《山海情》、滬劇《敦煌女兒》《陳毅在上海》、淮劇《浦東人家》《闖上海》《寒梅》、評彈《戰·無硝煙》……這些作品在舞臺上呈現了紅色文化的高光時刻、江南文化的源遠流長、海派文化的精神內核。

  近兩年來,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戲曲中心依然凝聚藝術力量,創作了京劇《心的力量》、昆劇《濟世行》、越劇《從我做起》、滬劇《阿拉上海人》等短劇、短視頻4000個,174場云直播,贏得2760萬次瀏覽……

  2015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首次主辦“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這個全國獨創的小劇場戲曲節,讓戲曲也進入“黑匣子”——在注重探索、實驗、創新的小型劇場里,展現戲曲順應當代發展的各種可能。與此同時,也讓更多青年演員及早表達藝術觀點、演繹創新形態。這個戲曲實驗場,也成為全國青年演員成長道路上的交匯點、大世界。四年后,小劇場戲曲節已升級為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迄今共收到全國各地60個劇種、327部申報劇目,展現了“大源頭”的能力和實力,以及“大碼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傳承海派文化

  戲曲藝術中心的成立,是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在海派文化傳承中引領前行的一個創新舉措。海派京劇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海派”這個詞,恰恰源于戲曲。上海京劇院首任院長周信芳,正是舉起海派京劇與麒派藝術大旗的人,在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的創作上功勛卓越。今年也是昆劇傳字輩100年紀念。當今活躍在舞臺上的全年齡段昆劇名家,都是全面繼承了俞振飛老團長和傳字輩老藝術家的衣缽和精華。而傳字輩都是蘇州昆劇傳習所的第一批學員。長三角文化互動由來已久。

  上海越劇院的成長亦是如此。以袁雪芬為首任院長上海越劇院,團結了“越劇十姐妹”,大多都出自浙江嵊州,早年在大世界以及各個大戲院里贏得矚目,因而越劇“發源于嵊州,發祥于上海”。也正是上海多元文化共處的環境,形成藝術上的競爭與繁榮,也逐漸形成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格局……每一個劇種、曲種乃至曲藝等各種形式,從各自的田間或水鄉,欸乃一聲駛船來。因而,上海這座港口城市時至今日,依然是個蓬勃、繁榮的“戲碼頭”。

  戲曲,作為幾乎與歐洲歌劇“同齡”的藝術,也在莎士比亞、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之際,讓湯翁之作與莎翁比肩——湯翁之《臨川四夢》首次在舞臺上演出齊全,且走出國門,巡演世界80多場。2018年,上昆攜《臨川四夢》遠赴奧地利、俄羅斯,同時應德國柏林藝術節之邀登臺,上座率超過九成,歐洲觀眾占比95%。歐洲媒體如《每周鏡報》等以“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為主題進行大篇幅報道。

  3D戲曲電影的拍攝,也讓世界矚目中國舞臺。3D昆劇電影《景陽鐘》、越劇《西廂記》,先后在東京國際電影節獲獎。技術創新,嫁接舞臺,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高度。

  揚帆出海,是上海這座港口城市的千年常態;科技加持,也是上海作為科創中心的實力彰顯;鼓勵青年,是上海這座活力城市的動力源泉。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成員平均年齡為37歲,朝氣蓬勃地踐行著創立之初的宗旨,“在傳承中保護,在創新中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和服務大眾的過程中出戲出效益”。

  面向多元發展的未來,身處國際文化大都市,戲曲中心正信心滿滿地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開端——2022年。(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十年,數字中的實力

  55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35人39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曲藝牡丹獎

  40人43次獲得文化部文華獎個人單項獎

  10余部原創劇目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劇獎、文化(旅)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等國家級獎項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