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春天進行時 上海有群“城市擺渡人”
“一般人都是躲著病毒跑,而我們卻是追著病毒跑。只要我們跑的夠快,我們就能跑贏病毒……”薛偉杰說自己追病毒追了一個月了,作為復星志愿者愛心車隊的一員,這一個月的故事已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城市擺渡人”的故事。
3月16日下午,隨著3萬只N95口罩交付正處于閉環管理中的上海外國大學虹口校區,“復星志愿者愛心車隊”圓滿完成首發任務。為保證馳援效率,復星發動體系內員工自發組成了愛心車隊,化身城市“擺渡人”,穿梭全力抗疫的上海,優先將防疫和生活物資送往有緊急需求的機構。
在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下,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復星基金會”)于本輪疫情之初就重啟了馳援模式。截至3月17日20時,復星基金會累計接收捐贈需求71個,已向39家機構捐贈物資近50萬件,用于支援一線防疫人員和志愿者。
三個小時愛心車隊集結完畢
3月15日下午,復星基金會發布組建愛心車隊信息。短短3小時,66位員工接龍響應。
3月16日,編號001車隊的7名員工志愿者執行馳援上外任務,從“接單”到完成交貨用時不到24個鐘頭。17日下午,002號車隊由復星公共事務與企業傳播中心總經理祝文魁帶隊,與3名員工志愿者一起向寶山區衛健委送去一萬件防疫物資。
當天,車隊群里共發出6條馳援信息,其中華東理工大學需要600份防疫物資。信息發出后沒幾分鐘,徐匯校區的派送任務就被在復宏漢霖做銷售的嚴慧卿“搶單”。但嚴慧卿家住寶山,并不順路,她說,“有醫學背景的我,此刻特別想幫助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我不在乎路途遠近。”
特殊時期,復星還專門為愛心車隊組織了防疫安全培訓。除了必須攜帶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通關文牒”,用過的丁腈手套、口罩也都要按照醫學標準嚴格回收,保護自己和他人。
母校別擔心,我來啦!
目前,在滬高校都按照校區采用了封閉管理模式全員排查。13日,交大閔行校區確認出現陽性病例,復星交大校友群立即行動,24小時內完成了捐款和物資調運。作為校友代表,復星基金會項目總監袁文婕帶領同事,分三次將包括3500只N95口罩、1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和牛奶泡面的首批緊急物資送往學校。
像袁文婕一樣利用“職務之便”回到母校的還有不少:復星商社董事會辦公室組長崔琳傍晚在復旦大學張江校區送完燕麥飲后,和學弟學妹們“隔柵”合影,復星基金會公共事務副總監裴瓊在上外校門口交接完物資后,“隔空”欣賞了校園內怒放的玉蘭花……
面對高校需求,復星基金會時刻待命,借助員工愛心車隊等力量幫助這些臨時被“封印”的萬人大社區。
“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
13日上午9點,得知浦東區正在招募核酸檢測專業志愿者充實到一線的消息,復星凱特四位持有PCR上崗證的員工第一時間就完成了報名。
由于檢測機構要求24小時不間斷出結果,她們就和其他志愿者分組上陣,一忙起來就超過八個小時。
張朦朦平時在生產基地負責產品鑒定和質量控制,增援中有不少小伙伴甚至忙到凌晨都沒有停止,“哪怕中途不能吃飯喝水也沒人退縮,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我們想讓城市盡早恢復正常。”
來自專業領域支援的還有復星醫療上海星晨兒童醫院的19位醫護人員。了解到閔行區華漕鎮11個小區和檢測點有增援需求,他們迅速響應,11日當天連續奮戰13個小時,圓滿完成核酸采樣檢測任務。
隨著疫情防控升級,不少員工所住的社區街道進入封控等模式。14日白天,來自行政部門的“95后”杜吉突然“失聯”,直到傍晚時分才傳來消息。原來她在得知小區封閉式管理后,主動報名當了志愿者。“白天特別忙,根本顧不上碰手機。”作為社區志愿者里的年輕人,她主要是幫助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登記核酸檢測。“隔著防護面罩,每天高聲說話嗓子都啞了,但我很知足。”
截至目前,復星已有超過100名員工志愿者以多種形式參與一線抗疫。
高架上,員工志愿者愛心車隊仍在飛馳;指揮部,物資對接需求表還在不斷刷新。復星基金會理事長李海峰是復星春季抗疫總指揮,16日也參與了001車隊的馳援任務,“我們再多做一點,再為這個城市多出一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