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級機關公務員下沉一線:不是去當指導員,要認真當好戰斗員
按照統一部署,自3月26日起,上海在重點區域開展核酸篩查,在非重點區域啟動抗原檢測。與病毒賽跑,急需人手支援,來自市級機關、駐滬央企、市屬企事業單位和群團組織人員積極下沉一線,奔赴隔離點、社區等重要點位。
講述人:市僑聯機關干部龔煒
本月25日晚上,市僑聯機關干部微信群轉發市委統戰部機關黨委的“召集令”,“26日黃浦區基層社區要進行抗原檢測,需要志愿者協助幫忙”。我趕忙報名,準備第二天去黃浦區小東門街道中華路居委會報道。
你說我一點都不怕?我可不敢這么說。當前上海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去人口密集地區總會有風險,但是,中華路居民區老齡化程度很高,能出來當志愿者的不多。我是黨員,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我夫人也支持我,只是反復叮囑要做好個人防護。
按照要求,我第二天上午10時到崗。這是一個建于上世紀的老舊小區,主要以6層、7層的老式公房為主,每層有六七戶人家。接受完崗前培訓后,穿上藍色防護服、戴上面罩、口罩與手套,兩位居委干部、兩位市委統戰部志愿者加上我,5人一組負責發放其中3幢樓100多戶居民的檢測試劑盒。
如果說核酸測試的難點是有人不會用“市民云”,那么抗原測試難點的是讓居民接受并學會。對于有疑慮的居民,我們要一遍遍解釋抗原測試與核酸測試的區別;對于沒看過視頻的老人,我們會按照“攪30秒、按3下、滴4滴、等15分鐘”來教他們。
這些工作看起來很簡單機械,但考驗的是我們基層工作的能力。我們5人中,有位居委會女干部就專門負責與住戶“嘮家常”,既要介紹全市的防疫形勢,還要和大家說笑緩解緊張情緒,臨走時不忘關照幾句“戴口罩注意衛生”,這些暖心的話讓居民更愿配合我們工作。
圖中為龔煒。
一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小區不遠處有幢待拆遷的樓,里面只有一家住戶,且這家人還沒到居委會登記。但居委干部依然帶著我們上樓,敲開對方門,把試劑盒送上。對方開始有點驚訝,之后還是很配合。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居委干部對社區情況非常熟悉。其實,我跟著她“掃樓”就發現,哪家住的是租客,哪家住的是獨居老人,甚至哪戶家庭內部關系如何,她都搞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她不僅能敲得開門,還能把政策通過自己語言講出來,并且居民認可她,也愿意相信她。
下午4點,我們任務完成,好消息是所有人都是陰性。由于戴了大半天的塑膠手套,當我費力“扯”下來的時候,手上皮皺了、也出了水泡。此外,由于長時間戴著面屏,總覺得眼前有點模模糊糊。我們干了半天就這個樣子,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很多基層干部已經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而且在未來可能還要堅持好長時間,真是很辛苦,向他們致敬。
我想,市級機關工作人員沉到一線,不是直接去當“指導員”,首先是要抱著學習的態度,認認真真地做好“戰斗員”,之后再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努力為基層同志當好“參謀員”。此外,我們常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我們政策落地落實的關鍵一環,但很多時候他們在制定政策過程中的話語權不多。未來在制定政策時,是不是應該多去基層調研走訪,多聽聽一線同志的意見建議,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政策更接地氣,更具可操作性?
4月1日起,家住浦西的我可能無法外出當志愿者,但我已經加入所在小區志愿者群,只要有需要,我一定會上,盡力做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