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在疫情下舒緩情緒 在音樂中尋找“心靈的良藥”

2022年04月08日12:5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在音樂中尋找“心靈的良藥”

■采寫 本報記者 陳俊珺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改變了原來的生活節奏,令人難免心神不寧甚至焦慮不安。

音樂是心靈的良藥。記者請滬上知名音樂家、指揮家、樂評人等,推薦他們心中最具有治愈力的音樂作品。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孫國忠

“中西結合”治愈心靈

如果想通過音樂來舒緩情緒,不一定非要遵循別人的“藥方”。每個人聽音樂時所產生的心理暗示與感受是不同的。對平時就喜歡聽音樂的人來說,在感到焦慮或心情低落的時刻,不妨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重新品味,回想自己第一次聽到這首樂曲時那種被觸動的感受。

對于平時很少聽音樂的人來說,在心神不定、內心充滿不確定感的時候,可以試著和音樂作伴。

說到讓人心平氣和的音樂,我首推巴赫的作品。有人會問,巴赫是不是太難懂?其實巴赫的音樂是最接近人性本身的,他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哥德堡變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等,都能夠撫慰心靈。

巴赫的《意大利協奏曲》一共由三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有活力,第二樂章非常寧靜,第三樂章歡快流暢。《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每首樂曲都由前奏曲與賦格組成,音樂個性各不相同,但都非常好聽。聆聽這樣的純音樂,不用考慮音樂中的技藝展示,純粹地感受音樂的美就可以。

如果內心感到抑郁,那就聽些給人美好與希望的作品。我推薦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全曲的五個樂章都有標題,這是貝多芬自己寫在樂譜上的:初到鄉間時被喚起的愉快心情、溪畔景色、鄉村歡樂的聚會、暴風雨、牧歌及暴風雨過后的愉悅心情。

門德爾松的音樂純凈、優雅。他最知名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旋律非常優美,他創作的鋼琴曲《無詞歌》則給人舒暢、美好的感覺。舒伯特的8首《即興曲》也是撫慰心靈的佳作。

除了西方古典音樂,我也推薦聽中國的民樂作品。比如《紫竹調》是一首充滿江南風韻的經典曲目。1991年,作曲家鮑元愷在他的《炎黃風情》中將24首全國各地的民歌改編成管弦樂組曲,其中的第21首就是《紫竹調》。不妨先欣賞傳統的民樂版,再聽聽改編的管弦樂版,對比一下很有樂趣,或許還能提高音樂鑒賞力。

我們中國的戲曲和曲藝是個藝術寶藏。我很喜歡聽評彈,尤其是蔣月泉先生的蔣調演唱,優雅、沉穩,韻味濃郁,讓人心情非常平和,有種“篤悠悠”的感覺。他的《戰長沙》《寶玉夜探》《杜十娘》等都是經典之作。

上海民族樂團團長 羅小慈

品味中國音樂的留白

我想推薦大家聽兩種音樂。

一是古琴曲。同樣一首古琴曲,不同的演奏家會以不同的節奏去打譜,演繹出各自的風格,也在其中流露出自己的個性。

今年2月,古琴大師龔一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演出了古琴名曲《流水》。他今年80多歲了,那種由內而外氣定神閑的狀態讓人欽佩。

我很喜歡他演繹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醉漁唱晚》等古曲,這些曲子里充滿線條感與空間感,如同心靈的“氧吧”。

中國音樂講究留白,講究一個“韻”字,音與音之間有留白,不局促,這也是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不同之處。靜心聆聽,呼吸會隨之慢下來,心跳也會放緩。

二是近年來的一些原創民樂作品。比如《紫禁城》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支持上海民族樂團原創的民族音樂史詩,展現的是古老中華的青春活力。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這部作品的演出視頻,非常有生氣,演奏家們那種投入忘我的狀態,或許會讓人忘了時間。

上海歌劇院常任指揮 張誠杰

簡約不簡單的《卡農》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特別簡約卻不簡單的作品: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

“卡農”這個詞,不是一首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種復調音樂的類型,用模仿的技法來發展復調的旋律及和聲。

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有一種無窮盡的循環感,層次細密、富于變化且有條不紊。我特別喜歡這首曲子,它的平和、內斂、深奧、極簡令人著迷。

你可以試著記住低音部開頭的8個音,然后重復數,這8個音會一直循環至結束。但當你真正投入到音樂中,或許會忘了這件事,因為不停地有新的聲部疊加進來,一次次在這8個音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精彩,各個聲部以一種和諧的方式默契地“行走”。這種循環何嘗不像我們當下的生活?城市中的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體現出強大的意志力。

這首飽含哲思的作品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找準自己的“聲部”,與其他“聲部”一起創造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當每個“聲部”都精彩,就能創造出完美的作品。

如果你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心里也很亂,不妨聽聽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在他的音樂里,我們能感受到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聽懂巴赫,或許能夠“百毒不侵”。

小提琴演奏家 王之炅

聽馬勒講述人世間

當我感到焦慮的時候,我會聽一些非常復雜甚至有些壓抑的音樂,也會看一些情感深沉的電影。當我全神貫注地沉浸在復雜的情緒里,結束之后反而會感到釋然。

我最近比較喜歡聽貝多芬、舒伯特晚期的弦樂四重奏。晚期的貝多芬已經超越了技法的范疇,也超越了前人所有的框架。他的《大賦格》(作品133號),你聽每一遍都會覺得是全新的音樂,會感受到他是全心全意“寫”出來的,而不像其他一些作曲家是“流淌”出來的。

在舒伯特晚期的《弦樂四重奏》中,第12首和第15首非常特別,第12首可以說是舒伯特最惆悵不安的作品之一,而寫到第15首時,他顯然已經超脫了這種情感,變得很明朗,這首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首弦樂四重奏,完成于他去世前兩年。

馬勒的《第九交響曲》和《第十交響曲》的柔板樂章,也是我非常推薦的作品。聽他的《第九交響曲》好像是經歷了人的一生。和馬勒的交響曲同樣復雜的,是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聽起來似乎都很累,但兩者還是有所不同。馬勒的作品講述的是人世間的故事與情感,他用各種音樂線條串起了很多故事,而布魯克納想要描繪的是超脫人世的東西。

樂評人 李嚴歡

隨著門德爾松去神游

門德爾松為鋼琴而作的數十首《無詞歌》這些天常常在我的耳邊響起。他的音樂中有和煦的微風、飄浮的云彩,也有明媚的春光、皎潔的月色……種種景色與形象透過音符被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

無論你是否去過威尼斯,當聽到門德爾松《威尼斯船歌》中如水波般蕩漾的節奏和具有典型意大利風格的恬靜流暢的旋律時,或許都會幻想自己乘著小船,在水鄉的湖面上搖曳、漂浮。在《五月的微風》中,優美的旋律如春日和煦的微風撲面而來。更為膾炙人口的是《春之歌》,那舒展的曲調好似縷縷明媚的春光照進聽者的心田,讓人沐浴在春意盎然的氛圍之中。既然疫情暫時困住了我們的腳步,那么何不換一種心情,隨著美妙的樂聲去各地神游一番呢?

長笛的靈動加之豎琴的優雅,也很適合緩解人們在疫情期間的焦慮不安,而莫扎特的《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就是為這一組合寫成的一部佳作。

海頓的音樂中總是飽含著明朗、樂觀、親切、幽默的情緒,傳遞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就像他的許多室內樂作品,既具有豐富的內涵,又表現出如好友間親密交談般的和諧氛圍。

海頓著名的《G大調鋼琴三重奏》(吉卜賽)是他在第二次訪問英國期間創作的。這部風格精致的作品,其流暢的旋律大多由小提琴與鋼琴共同或輪番奏出。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