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廢垃圾"點多、面廣、量大" 如何做到日產日清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5月9日報道:上海按照“步行15分鐘核酸服務圈”標準,正加緊布局“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截至5月5日已布局設置常態化核酸采樣點9021個。這些常規化核酸采樣點產生的醫廢垃圾將如何收運處置呢?
對接專班合理調配運力
記者從城投集團上海環境獲悉,為確保新增的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的醫廢垃圾應收盡收,上海環境配備力量,把此前服務全市方艙醫院、隔離點的工作機制延伸到便民檢測點,通過固處公司客服+上海環境醫廢應急服務對接專班的模式,跨前一步,主動對接,把新增常態化核酸采樣點的情況摸清楚,以便合理調配運力,做到新增醫廢日產日清。
5月4日起,應急服務對接專班完成第一批常態化核酸社會采樣點調研工作,通過電話聯絡了解核酸檢測點位設置及醫廢清運計劃,涉及浦東、靜安、徐匯、虹口等11個區177個點位。5月8日,專班又派出3路小隊,分赴虹口、黃浦、金山、奉賢等區核酸檢測點位現場踏勘。
經過前期的電話溝通,以及到黃浦、虹口、金山、奉賢、嘉定等區13個點位的現場踏勘,上海環境基本摸清了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的情況。這些常態化核酸采樣點產生的醫廢垃圾品種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采樣人員防護用品、消殺用品、采樣品包裝及采樣用品等,一般均裝在醫廢專用的黃色袋子和黃色垃圾桶內。
另一類是核酸采樣管。各個常態化核酸采樣點醫廢收運模式不盡相同,有全部由核酸采樣點工作人員自行帶回檢測機構的,有由街道安排專人收集清運的,有由街鎮負責短駁至中轉點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
分類施策日產日清
據統計,5月8日上海全市核酸篩查醫廢收運量為49噸,5月9日預計產生量為50噸。點多、面廣、量大的常態化核酸采樣點產生的醫廢垃圾,如何接入上海目前的醫廢處置體系,做到應收盡收、應轉盡轉?
首先,這些常態化核酸采樣點產生的醫廢垃圾,將由工作人員、各區清運人員等運達各檢測機構、醫廢中轉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療機構,然后就納入到全市醫廢正常收運體系,實現應收盡收、應轉盡轉、日產日清。
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核酸采樣點為例。該院是由上海環境固處公司直接服務的醫療機構,也是上海常態化核酸檢測定點醫院。按照常規醫廢清運安排,固處公司每天派1-2輛5噸的醫廢專用收運車,到該點位進行醫廢清運。該點位自2020年就開始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目前24小時開放,平均每天累積采樣400人次,每天新增醫廢3公斤。目前,該采樣點產生的醫廢,是同九院普通醫療廢物一起進行收運和處置的。若某天該點位因核酸采樣人數增加,而導致當天醫廢量上升,且增加量超過了原收運車的運輸能力,上海環境固處公司將根據實際醫廢產生量情況,通過更換8噸的醫廢專用收運車或增加收運車次的方式,確保該院醫廢24小時動態清零,并形成該院新的醫廢收運模式。
上海環境固處公司將根據嘉定、老港兩個處置基地的處置能力,結合上海常態化核酸檢測醫廢暫存點和產生量情況,調整收運線路和物流走向,優化醫廢收運管理保障體系,確保常態化核酸檢測醫廢應收盡收。
根據前期幾輪全市大規模篩查數據顯示,一般每20萬人次核酸檢測,可產生1噸醫廢垃圾。根據出行需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的要求,待上海全市解封后,按照每人每兩天一次核酸檢測推算,每天上海常態化核酸采樣點日均接待人次高峰為1250萬人次,日均新增醫廢最高量為62.5噸。這對于上海目前醫廢專用處理設施,處理能力392噸/日,應急協同處置能力2050噸/日而言,處置壓力并不大。
為做到這些醫廢垃圾日產日清,上海環境將科學調配車輛,安排人力,保證運力,這些醫廢垃圾將優先運往上海市醫廢專用處理設施處置,最終做到應收盡收、應轉盡轉、日產日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