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號”專家來信:初三、高三孩子和家長們,如何更穩定有力迎接大考?
給初三高三孩子和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孩子們和家長們:
你們好!
大考即將拉開帷幕,你們都好嗎?我想可能你有時候躊躇滿志躍躍欲試,對自己充滿信心;你有時候反復確認知識點掌握情況,擔心出現紕漏疏忽;你有時候又感覺疲勞漫長,只想躺平休息……面對重要的考試,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產生各種情緒和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向往“每臨大事有靜氣”的狀態,那我們怎樣可以更穩定有力地度過這段時間呢?在這里我想從自身臨床治療中學習到的經驗和視角與你嘮叨幾句,當然不排除這些視角可能存在片面或不夠周全的情況,如有這些情況請諒解;若某些視角對你有點滴幫助,我很榮幸。
這段時間孩子和家長都非常關注學業情況。我們不單需要看到學業看到分數,更需要看到“人”,也就是說更需要看到在這段時間是在如何學習和生活的。透過學習中呈現的行為(如:行動力、出錯率或對學業的言行等)幫助我們看到學業背后真實的人——正在承受什么?情緒狀態如何?家長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什么……學業不只與學習有關,還關乎情緒和想法,也可以說情緒和想法直接影響學習驅動力和學習效率。
作為孩子的感受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對情緒的感受力。情緒本身本沒有好壞對錯,就像生活中酸甜苦辣各種味道沒有好壞之分。然而每個人覺察、表達和調節情感的能力卻不同,這些能力需要慢慢發展出來。如果有些情感沒有得到有效的表達和調節,它就會壓抑起來從而引發身體反應呈現某些行為,比如說睡眠質量、飲食情況、學習效率的變化,甚至在生活中容易發火、易激惹、哭泣變多、行為沖動等。當出現以上反應是提醒我們需要尋找資源,掌握更多方式方法以回歸身心穩定。常說“最好的心理師是自己”,“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不論是家長還是作為身心調節的第一責任人——自己都值得去探索如何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幫助身心回歸穩定有力。比如通過音樂、繪畫、詩歌、文學、種植、烘焙、做手工、深呼吸、運動、靜坐、與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我們人類有很多資源,當你自如靈活運用各種方式調整身心,那么能困住你或者難到你的情境就越來越少,你會為自己驕傲吧!
我們都知道在校學生的時間安排是非常結構化的。穩定的結構性的安排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讓我們用穩定的節奏去學習和生活。而另外一個部分也需要被我們關注——時間安排是否張弛有度?是否合理?如果從清晨起床每個時間段都安排得密不透風,我會擔心你時時刻刻都在“打怪”,可能無形中給自己帶來更多壓力,影響學習狀態和效率。每個人都需要留白的時間,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它會讓我們的生活有彈性有余地。比如我們累了的時候可以有余地先躺一會兒或聽會兒音樂,照料好身心之后進行學業相信會事半功倍。當我們可以去支配某些時間會帶來我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覺,會帶來內在的安全感、穩定感和個人力量感。
請善用你的語言。請以合理有效、可以感受到善意的方式使用語言。首先不以語言進行評判、否定和貼標簽,當出現各種感受和行為不評判它們是否應該出現、我們是否喜歡,而是嘗試理解——如果別人是我,如果別人走著我所走的路,會不會有同樣的感受和行為?如果我是他,會不會有相同的感受和行為?…當我們以不評判的方式使用語言能使身心感受得到撫慰和認可從而回歸平靜和穩定,而不是評判和否定進而造成壓抑和消耗。比如說當生氣或憤怒時,回應“這沒什么好生氣的”,看起來是表達安慰和關心但這種回應反而否定了感受,那身心感受會越來越難表達和認可,壓抑的感受就會通過行為呈現出來。也許還有更好的回應“無論誰遇到現在所面臨的處境也許都會生氣(認可情緒),承受著這些感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表達理解),看看做些什么可以幫助自己恢復穩定平和(激發個人動力),也許這件事情還有另外的視角去看待(多視角的靈活性)。”我認為不論是家長對孩子的語言還是每個人內在的聲音,若能使身心回歸到平和穩定靈活有力量,才是在善用自己的語言。
即將復學,孩子們對于復學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面對這種情況不評判不否定,嘗試去認可情緒、了解理解背后的原因、提高個人認可、激發動力、擁有更靈活的人生態度,請讓你的語言合理有效并充滿善意。大考在即,我認為考驗的不僅僅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多的考驗來自面對“大考“整個過程中對想法信念、情緒狀態、身體狀態的靈活調節和智慧應對。
孩子們,一路走來你已親歷學業和生活中大大小小一萬次考驗,而此刻你仍安然地坐在這里,這是你一路走來歷煉出的本事。我相信你擁有的各種本事能伴你‘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然穩定地走過這段日子。
祝:如意!
你的朋友:牛小娜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臨床心理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