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歷史”方能“致遠未來”
近日,《求是》雜志刊發重要文章《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文章強調,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推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廣大黨員干部要在中華文明這座“寶藏富礦”中“用心探源”,不斷厚植文化底蘊、激發創新活力、弘揚光榮傳統,真正用文化“潤心、啟智、伴行”。
以“賡續歷史文脈”作星火信念,探中華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儒家經典到“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三蘇傳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延續著千百年來的熙熙攘攘。廣大黨員干部要提高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讀懂中華文明的精髓,不斷增強自身文化底蘊,厚植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筑牢精神上的“萬里長城”,做好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以“守正創新發展”作不竭動力,探中華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勝。”“守正”即堅守正道、一脈相承,堅決把握事物本質、始終遵循客觀規律,“創新”即不斷突破、與時俱進,勇于開拓新思路、破解現實新難題。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鍛造“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英勇氣魄,勇于攻克“卡脖子”問題,敢于啃下發展中的“硬骨頭”,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推進文化“歷史風貌”和“革故鼎新”,推動它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新征程注入文化自信力量,要不斷提升守正創新的底氣,爭當文化創新的“實踐者”。
以“優秀傳統文化”作交流互鑒,探中華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五千多年的時光沉淀,孕育出了燦爛無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只有交流互鑒才能煥發更大價值,文明只有交流互鑒才能顯現“乘數效應”。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在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長河中涵養“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之志氣,積極汲取其他文明中的優秀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真正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成為開放包容的“傳播者”
(來源:嘉定區馬陸鎮 徐曉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