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
更好順應人民新期待,提供更多綠色休閑好去處
■持續拓展提升“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加快推進濱江貫通岸線向南北延伸、向腹地拓展
■繼續廣泛調研,聽取群眾心聲,推動新一輪“一江一河”品質提升行動方案的編制和實施
■本報記者 吳頔
一大早,福建北路旁的蘇河灣公共綠地迎來不少散步的市民,阿姨、爺叔們紛紛在石庫門建筑間拍照“打卡”;綠地另一側,施工的機械仍在緊張作業——北蘇州路新建工程、公共空間建設以及防汛墻改建3項工程正同時推進,不久以后,這里的面貌就將煥然一新,進一步為市民提供景觀豐富的親水空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來,上海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推動實施濱水公共空間的改造提升,“一江一河”由昔日的“工業銹帶”逐步蛻變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生活秀帶”。
“聚焦‘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建設,是貫徹落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更好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必然選擇。”市住建委一級巡視員、市“一江一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劍豪表示,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做實辦好民心工程,精雕細琢“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秋十月,上海賽艇公開賽在蘇州河上開槳起航。300余名參賽選手穿行于碧波之中,與鐫刻歷史記憶的老建筑和見證快速發展奇跡的新樓宇,共同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河北岸新建成的蘇河灣中心,則堪稱“上艇”的最佳觀賽點之一。從這座商務樓高層俯瞰,浦東陸家嘴的摩天高樓、“一江一河”的相融交匯、參賽選手沖刺的矯健身姿,盡收眼底。
蘇河灣中心一旁的蘇河灣公共綠地不久前剛剛正式向公眾開放,包含了占地4.2萬平方米的公共綠地,以及復建而成的海派石庫門建筑“慎余里”和上海最后一座官制媽祖建筑“天后宮”,配以6萬平方米的開放式商業空間,一開放就吸引大批市民前來“打卡”。
拿出市中心的稀缺地段新建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間,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這樣的案例遍布“一江一河”岸線。在市住建系統協調推動下,如今,黃浦江沿線建成1200公頃生態綠色開放空間,還有50多處水岸驛站,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好去處。河濱大樓、天安千樹、華政段濱河步道等都成為最新的網紅打卡點。接下來,浦東濱江歇浦路8號工業遺存預計也將于今年年底完成修繕工程主體結構,徐匯濱江星美術館正在布展陳設,計劃年底開放。
市“一江一河”辦透露,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拓展提升“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加快推進濱江貫通岸線向南北延伸、向腹地拓展,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休閑和生態綠色空間,同時進一步集聚金融、航運、科創、文旅等主導產業。
今年9月17日,蘇州河水上游覽正式向公眾開放。今后,這里要實現“你在船上看風景,岸上看你是風景”。
11月28日下午,游船上來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來自市發改委、市住建委、一江一河處和游船運營方久事蘇州河旅游公司的黨員們一同登船,考察游船運營和岸線開發建設情況。“我們既是建設者,又是體驗者。如果建設者不去自己體驗,怎么能發現到底哪里還可以繼續改進呢?”朱劍豪說。蘇州河游船碼頭規劃如何進一步優化?如何創造更多“亮點”,推動游船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黨員同志們紛紛建言獻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要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江一河”岸線的升級提升,需要更廣泛聽取市民意見。
不久前剛剛完成了景觀提升的蘇州河靜安段長壽路橋下貫通點,就是政府部門與市民共商共治的結晶。原先,由于長壽路橋下空間位于北橫通道施工范圍內,附近居民只能繞道通過長安路天橋和恒豐路過街,增設人行通道的呼聲強烈。經過數月施工,貫通后的步道凈寬約5米,順接了北側的光音棧橋和南側的錦繡花園,原本需要繞行超過20分鐘的路,現在1分鐘就能走到對面。
市“一江一河”辦透露,接下來將繼續廣泛調研,聽取群眾心聲,推動新一輪“一江一河”品質提升行動方案的編制和實施,提升濱水區域開發開放的綜合統籌和管理能力,打造精細化建設與治理的示范區,描繪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動人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