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長寧區民政局榮獲“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日前,民政部印發《關于表彰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長寧區民政局榮獲“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成為上海市唯一一家上榜單位。
從“貧有所救”到“弱有眾扶”,長寧區民政局“創”字當頭、先行先試,通過整合幫扶資源,吸納專業力量,改進救助手段,做到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探索形成的“長寧模式”落地見效、效果凸顯。
在長寧的社會救助領域,一個“人”字,傳遞著政府的溫暖、政策的溫度、人性的溫情。
不論是“政策到人”還是“服務到人”又或是“關愛到人”,長寧區民政局始終圍繞“人”下足功夫,“創”筑社會救助“四圈”防線、“創”設“社區救助顧問”制度、“創”建“困難群眾救助需求綜合評估系統”、“創”推社會救助領域“政策找人”、“創”行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點點滴滴的改變和積淀,都是為了心中牽掛的困難群眾。
在推行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時,長寧區便拔得頭籌,成為上海的獨一份。作為“領頭雁”,長寧區民政局敢想敢試、大膽創新,逐步推動救助路徑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促進救助方式從單一的現金救助向“物質+服務+心理”的救助轉變,引導救助主體從政府為主向多元參與轉變,基本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政策好不好,成效說了算。長寧區民政局率先探索的“困難群眾救助需求綜合評估體系”就是人人叫好的機制。其中,定位“致困因子”成了解題的關鍵。長寧區民政局從物質、健康、教育等6大維度10個指標進行賦權,把“致困因子”作為綜合評價服務對象困境程度和救助需求的“靶向”,同時形成需求清單和“一戶一策”救助方案,服務效能實現了從“兜底保障”向“綜合救助”的轉變。
構建綜合需求評估保障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在提供主動服務時找準“發力點”。對此,長寧區民政局根據貧困強度的“高度、中度和低度”進行劃分,隨著“一般預防型服務”“托底保障型服務”“支持發展型服務”“緊急保護型服務”等服務機制走進困難群眾家中,這種分層、分類、階梯式救助服務體系帶來的成效讓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當社會救助發展理念有了創新轉變,新的政策便會應運而生。為了實現從以“救”為主向“救”“助”并重轉變,長寧區民政局還積極構建社會救助領域的“政策找人”工作機制,并把這項工作做成了“長寧樣本”,在全市范圍垂范。
實際上,在長寧,“不聲不響”的困難群眾仍然存在。怎么找到他們?長寧區民政局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辦法。如今,這個問題得以解決。不僅如此,長寧區民政局還強化主動發現、主動服務,努力幫助困難對象“有政策可找”,努力實現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從“被動”到“主動”,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并非易事,其背后是民生服務理念的重大轉變與突破。目前,長寧區救助幫扶的目標對象從原有以低保家庭為主的約5800人,拓寬至近3.2萬人。為了有效實現救助資源的“按需對接”,長寧區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結合“社區救助顧問”制度,積極探索“政策主動找人、服務主動遞送”救助幫扶模式的可行性。
其實,探索從“貧有所救”到“弱有眾扶”的“長寧模式”,其中的每一步,都要走得穩、走得堅定,長寧區民政局積極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先鋒引領作用和兜底保障作用,積極探索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創新舉措,有力推動了長寧區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