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安排191個重大項目,不僅為了一時拉動經濟

2023年02月20日08:5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今年上海安排191項重大工程項目,涉及科技產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

重大項目:不僅是為了一時拉動經濟

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起點,更是面向未來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只有投資結構先轉型,才能帶動經濟結構轉型。重大項目的目標不僅僅是當期的“量”,還有未來產業發展的“質”,以及可持續增長的“能”

■政府投資的方向應該是經濟中那些外溢性很強的領域,且這些領域往往正遭遇瓶頸,一旦政府的投資緩解了卡脖子的現象,就會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企業、家庭和民間投資者都會從中受益

■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30%,投資空間還很大。但投資只是中間需求,消費需求才是最終需求。當經濟走出低谷,發展最終要回到消費驅動,以消費為持久動力

■本報記者 宰飛

2月14日,在生物醫藥企業復宏漢霖的松江生產基地,技術員從零下190℃的液氮儲存箱里,取出一根小指大小的細胞凍存管,放入細胞復蘇儀。凍存管里沉睡的細胞將在接下來的十多天里復蘇、分裂、倍增。這是一款新藥的起點。

在這個占地200畝的生產基地,有幾幢建筑已經啟用,其他幾幢或在建設或在規劃中。這是復宏漢霖成立十多年來的第一座自建生產基地。盡管整體看來,這里還像是塊工地,但公司高級副總裁郭新軍難掩對它的熱愛。在14日的細胞復蘇儀式上,他對在場的員工說:“我們要把它當成愛人一樣去包容。”

復宏漢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是2023年上海191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這些項目涉及總投資約1.7萬億元,涵蓋科技產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有些是新開工,有些在建,有些接近建成。

春節過后,各項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的消息頻傳。有人也許會疑惑,在上海這樣經濟較發達、設施較完備的地區,大規模投資建設是否還有必要?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市場主體、采訪經濟學家、查閱政府文件,各方面匯聚的信息表明,這些重大項目投資建設不僅僅是為了一時拉動經濟,更是面向未來,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復宏漢霖,復蘇的細胞是一款生物藥生產的起點;對上海來說,這些重大項目也可以看作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起點。

當下與未來

2023年上海重大工程中,排在首位的是“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項目”。這是迄今為止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它將為能源、生命、材料、物理、化學等多學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過程探索、先進結構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從而在光子科學領域形成美國、歐洲、中國三足鼎立的格局,為我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沈開艷說:“可以把硬X射線等科創中心項目都看作是科技類的基礎設施。上海四大功能中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都與科技息息相關,都離不開這些基礎設施。”

這類基礎設施常常被稱為新基建。關于基建(包括傳統基建和新基建)投資,長期以來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在經濟下行階段,逆周期基建投資有助于快速甚至立竿見影地恢復經濟。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過度投資既浪費資源又會造成經濟過熱,威脅宏觀經濟穩定。其實,這兩種聲音并無必然的矛盾,基建投資也不是可有可無,重要的是投資是否有實際需求,是否有效。政府的公共投資要想成為有效的投資,就一定要回應經濟活動的需求。

翻閱計劃清單可以發現,2023年上海重大項目中包括不少基礎設施。短期看,它們能促進經濟在疫情后盡快恢復。但經濟學家指出,這些項目的意義更要看中長期。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說:“大家常說經濟結構轉型,我認為只有投資結構先轉型,才能帶動經濟結構轉型。2023年上海科技產業創新類的重大項目安排正是體現了投資結構的轉型。這些項目的目標不僅僅是當期的‘量’,還有未來產業發展的‘質’,以及可持續增長的‘能’。”

今天的硬X射線項目讓許多科技工作者回想起2004年開工的上海光源——當時我國最大的重大科學工程。《自然》雜志曾以“中國加入同步輻射俱樂部”為題報道了它的誕生。

十多年來,借助上海光源,我國在多個學科前沿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領域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逐步與先進國家光子科學領域縮短差距。

就在2009年上海光源竣工之初,上海已在思考下一代光源的前瞻部署,并計劃向國家申請建設“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和“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如今,前者已建成,后者則寫在2023年上海重大項目之首,并預計于2025年建成。

“這些重大項目與上海的產業定位、民生改善、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開放和國際化都是一致的。”沈開艷說。

政府與民間

一說到投資,特別是重大項目投資,很多人只想到政府的公共投資。這其實是個誤解。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認為,就總量和結構來說,經濟活動當中絕大多數還是民間經濟,現在的中心還是民間投資。2022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

“政府投資的方向應該是經濟中那些外溢性很強的領域,且這些領域往往正遭遇瓶頸,一旦政府的投資緩解了卡脖子的現象,就會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企業、家庭和民間投資者都會從中受益。”張軍說。

在2023年上海重大項目列表中,無論是科創中心建設的大項目,還是醫療衛生領域的補短板項目,或是交通基礎設施的更新項目,往往都有外溢性,都有助于牽引民間投資。還是以曾經的重大項目上海光源為例,這是政府投資的一個公共產品,但建成后,能為全社會的企業和研究機構服務。2019年11月15日,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成為第一款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獲準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藥。他們正是利用上海光源,獲得了澤布替尼與靶點蛋白的高分辨率結構。

除了政府投資項目,2023年上海重大項目還有大量民間投資項目。例如:位于浦東的ABB機器人超級工廠項目年內建成,是ABB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基地;位于臨港新片區的積塔半導體擴產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打破國產汽車芯片制造技術瓶頸;位于青浦的華為研發中心建成后,將是華為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吸納2萬名人才入駐……檢索2023年上海重大項目不難發現,大量民間投資集中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上海市著力發展的重點產業,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牽引作用。

不過,馬海倩也觀察到,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利潤損失嚴重,今年企業利潤能否回歸格外引人關注,因為這事關未來民間投資的走向。她說:“現在疫情防控轉段,再加上穩增長的政策助力,未來可能會有相對較好的修復,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政府要呵護向好預期。”

2023年1月28日,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為企業鼓勁、紓困、解難”“引導社會預期”“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大會上的這些提法為民間投資釋放了明確的信號。

投資與消費

2022年,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1%。“固定資產投資是2022年穩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介紹去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不到美國的1/5、日本的1/3。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30%,投資空間還很大。

“如果我們把經濟發展比喻成一輛車,當經濟大幅度下滑時,就像車要停下來了。想讓它快速起動,就需要爆發力。用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就是這個道理。”沈開艷說,“但投資只是中間需求,消費需求才是最終需求。投資投下去、拉動經濟,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是為了消費。”

當經濟走出低谷,發展最終要回到消費驅動,以消費為持久動力。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有經濟學家認為,當前解決居民面臨的消費支出問題可能比投資更為迫切。經歷三年疫情,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特別是自雇型就業者,“手停口停”,但是卻面臨房租、水電燃氣費用等剛性支出。張軍說:“需要重點關注脆弱群體的消費支出恢復。”他呼吁,短期內政府向中低收入家庭發放現金補貼,填補他們收入下降后的消費支出缺口。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