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又溫馨 上海市民惜別經營了26年的凱文咖啡
平靜又溫馨,市民惜別凱文咖啡
■保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不僅是保護老房子,更要保護市民多年來積淀下來的海派生活方式
■本報記者 秦東穎 董天曄
3月13日,中午11時,55歲的王曉忠準時打開凱文咖啡的店門。這天是凱文咖啡營業的最后一天。以前這個點幾乎沒有客人,但最近幾周,不少新老客人掐著點來打卡。
在一個有著近8000家咖啡館的城市,經營了26年的凱文咖啡是個獨特的存在。然而近幾年,上海的連鎖咖啡、獨立咖啡店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激烈,再加上疫情期間經營狀況遭遇重創,隨著租約到期,凱文咖啡的告別成了無奈的選擇。
曾是海派咖啡的新生代
面朝百年衡山路,背靠老上海著名的凱文公寓,凱文咖啡自帶懷舊屬性。
1997年,凱文咖啡正式開業,比星巴克1999年在北京開出大陸首店還早兩年。當時的上海沒有幾家像樣的咖啡館,上海人趕時髦喝咖啡喜歡去五星級酒店,老克勒們則鐘情于東海、德大。凱文橫空出世,一躍成為20世紀90年代末海派咖啡的新貴。
在凱文咖啡26年的菜單上,意式肉醬面和奶油蘑菇湯是不變的經典。王曉忠曾是希爾頓酒店酒吧主管,當初開店時,他請來老同事、希爾頓酒店負責西餐廳的貝尼當參謀,勾勒出凱文咖啡的雛形。
“當時希爾頓扒房用的是日本出名的骨瓷品牌Narumi,我們選的是國產骨瓷,雖然沒品牌,但格調要有。西餐用的原料,奶油和奶酪都是進口的,意大利面的靈魂就是醬料,奶油不好味道不香,奶酪不好風味就沒有了。”說起經營西餐廳,貝尼如數家珍。
貝尼放棄休息日,跑去店里把意大利面的醬料做好,原本以為可以賣一周的原料,沒想到兩天后就售罄了。王曉忠電話請求支援:“意大利面都賣光了,我們這里不叫凱文咖啡,改叫凱文面館算了?!?/p>
“當時凱文的意大利面賣48塊,希爾頓的意大利面賣88塊,味道一模一樣?!钡昀锏臓I業額從第一周單日1000元,到第三周就達到單日5000元,一份意大利面撐起了凱文咖啡的市面。
告別熟悉的“客堂間”
凱文咖啡營業的最后一天,來打卡的客人三三兩兩,人氣不低,但大家輕聲細語,不約而同地維持著這間老牌咖啡店最后的寧靜與體面。
63歲的王先生住在宛平路,想著無論如何要在最后營業這天來坐坐。木桌、圈椅、半窗簾、墻上的油畫……再點上一杯卡布其諾,王先生說,每一次進來,都可以重溫當年在德國泡在咖啡館看書發呆的時光,“凱文是上海最有老歐洲味道的咖啡館,關掉蠻可惜的?!?/p>
一陣爽朗的笑聲,伴隨著與服務員親切的招呼聲,80歲的鄔先生神采奕奕地走進店里。
10年前,在美國漂泊了十幾年的鄔先生回到上海,偶然發現家附近的凱文咖啡,自此成為常客。隔三岔五,鄔先生會來凱文點一杯咖啡,坐兩三個小時,“此地環境好,吃吃咖啡,服務員都是上海人,大家噶噶訕胡,蠻開心額?!?/p>
和鄔先生一樣,來的次數多了,來的辰光長了,都成了老客人,店里的服務員也是老面孔,凱文總有種上海人家“客堂間”的氣質。
“我們老客人和服務員只管閑談,餐具的準備,餐食上桌的擺放,上甜點的時間、什么時候結賬,從來不需要多講一句話的?!?/p>
坐在朝西的大落地窗前,可以收獲一整個下午的陽光。望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衡山路,鄔先生跟朋友說:“伐曉得此地今后會做啥,以后路過我還會來看看?!?/p>
“老品牌如何創新”留下思考
凱文咖啡的26年,王曉忠日復一日站在三尺吧臺后,迎來送往形形色色的客人,他也從意氣風發的小伙,變成了年過五旬的中年人。
作家王麗萍是店里老客人。剛剛從北京開完會回來,風塵仆仆的她趕上了凱文咖啡的最后一天。她拿出手機在店里拍攝,在店里寫著今日菜色的小黑板前,駐足了很久。
最靠東面窗邊的一張桌子,是王麗萍的“靈感發源地”。這里有電源,可以為她的筆記本電腦“無限續航”,靜坐一隅,看街景四季變換,人來人往,她在這里構思創作了《天使的翅膀》《雙城故事》等作品。
夕陽西下,老客人們起身要買單時,被王曉忠一一婉拒。“老朋友了,今朝我請客?!?/p>
對于凱文經營的不景氣,王曉忠有些追不上時代的無力感。
當咖啡館的選擇越來越多,開始有客人抱怨凱文的咖啡種類少,餐品缺少創新。是讓新客人覺得新鮮,還是滿足老客人對經典的留戀?這對王曉忠來說似乎是一個悖論。
時下收割自媒體流量、讓網紅帶貨的玩法,也非王曉忠所擅長?!皠P文的改變可能需要顛覆性,我心有余而力不足?!?/p>
高級建筑工程師程先生是凱文咖啡的老客人,他參與過多個上海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項目。他說:“保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不僅是保護老房子,更要保護市民多年來積淀下來的海派生活方式。期待未來這里的轉型,依然能兼顧經濟效益與延續海派文化的社會效益?!?/p>
凱文咖啡的結束平靜又溫馨,仿佛明天這間咖啡館依然會在那里。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