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兩會觀察:“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高質量發展當領頭羊
浦東引領區建設持續深化,臨港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任務”深入實施,進博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三大平臺”作用凸顯……今年上海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進展的回顧,讓許多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對成績倍感振奮、對未來充滿信心。
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承擔著多項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國家戰略任務。在推進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中,如何堅持“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會場內外,代表委員們深入思考,廣泛討論,激起不少火花。
東西兩翼齊飛,發揮增長極試驗田作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認真研讀政府工作報告。顧海民攝
從空間維度看,上海承接的國家戰略尤以東西兩翼最為突出。東面有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西面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
向東看,浦東引領區建設日新月異,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及首批授權事項清單開始實施,一批重大開放舉措加快推進,一批協同創新機制不斷完善。去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1.68萬億元,新增各類總部機構126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25家。在臨港新片區,去年落地重大產業項目超過100個、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增長22.5%和10.3%。這是一份份亮麗的成績單。
“浦東將深入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努力當好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代表說,“浦東將重點落實三大任務,一是浦東綜合改革試點,二是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三是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積極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打造更多的全國首單、首例、首家,加快改革經驗復制推廣。”
“臨港新片區將積極發揮作為上海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發動機的作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杰代表,帶來了臨港新片區的最新發展情況: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組建了工作專班,對接國家有關部門,聚焦重點領域,正在抓緊編制重要數據的目錄和一般數據的清單;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產業能級。他表示,接下來,要持續抓好人才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人才落戶、人才安居、人才創業、人才個稅、人才子女教育等各類人才政策的作用,讓臨港加快人才集聚。
向西看,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去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推出跨區域項目審批機制、跨界水體聯保方案等24項制度創新成果。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正在積極建設全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劃的高新區,探索跨區域產業鏈、創新鏈一體化機制,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嘉定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金銀淑代表說,當前這項工作方向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
她建議,首先支持示范區青浦片區積極爭創上海市級高新區,為爭創國家高新區做好準備;同時,落實示范區跨省域高新區建設方案的要求,支持青浦區建立實體化運營機構;設立高新區建設專項基金,支持青浦區聯合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共同設立跨省域高新區的產業基金,引導創投、風投等社會資金參加,重點投資新興產業項目等,加速科技資源集聚和新興產業發展。
匯聚優質資源,加快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第六屆進博會上,巴基斯坦商人向觀眾介紹手工地毯。巨云鵬攝
2023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明確的重點任務落地落實,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總部能級提升、貿易功能拓展等取得積極成效。
“虹橋區域對于匯聚長三角地區優質資源要素、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胤代表,注意到了低空經濟的蓄勢高飛。
他認為,應該挖好資源“礦”,充分利用虹橋機場場站基礎設施、機庫、航線等現有資源,探索軍地民三方共同參與,充分挖掘基礎資源潛力,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拓展服務“網”,依托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通航常年展示交易區域和通航器材保稅庫,拓展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業務;培育生態“圈”,圍繞臨空經濟發展,大力吸引公務直升機等產業鏈高端企業,打造多場景、多層次的低空經濟生態圈。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主要任務中提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合力打造長三角區域發展共同體。
“近幾年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下,跨區域協同發展態勢明顯。”松江區科創發展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郭淑晴代表說,創新協同越來越專業化、體系化、縱深化,區域聯動越來越高效。比如,在G60科創走廊,兄弟城市主動提出、主動認領、主動承接跨域合作事項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外界的要素資源對接融入G60科創走廊的意愿持續高漲。
郭淑晴給出了一組數據:在G60科創走廊,高新技術企業從開始的1.5萬家上升到了4.7萬家。“上海要發揮龍頭作用,營造更多的資源,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拓展場景。”她建議,推動科創產業深度融合,指導支持G60科創走廊率先建立研發、中試、量產等環節高效銜接的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進一步提升要素鏈接和資源配置能力。
綠色與文化發力,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讓城市綠色發展的底色更亮”“加快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上海市兩會上,綠色發展和文化建設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城市軟實力,就是發展硬道理。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上海將加快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建設,新建1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落實超低能耗建筑項目2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華代表,把注意力瞄準氫基能源——來源豐富、清潔低碳、應用廣泛。
“在全球低碳化發展趨勢下,國際航運巨頭正大力推進綠色甲醇的燃料替代,在上海布局氫基能源產業鏈,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貿易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級。”林華認為,可以依托上海市2023年度第一批零碳創建園區黎明生態園和2023 年浦東新區區級特色產業園區“浦發?零碳綠谷”,開展綠色低碳循環技術創新和應用示范。
利用園區內城市濕垃圾產生的沼氣,配套光伏離網制綠氫、制綠甲醇,建設光儲綠氫綠甲醇一體化項目,推動園區內垃圾焚燒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光伏制氫和制綠色甲醇示范,穩步增加綠色甲醇生產能力……林華提出了好幾條建議,并對氫基能源發展與航運綠色轉型相結合很有信心:“目前,上港集團正在上海港開展國際航行船舶綠色甲醇燃料的加注業務,預計未來綠色甲醇加注需求量將達到40-50萬噸/年,這將助推氫基能源尤其是綠色甲醇在上海的發展。”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還表示,2024年,上海將進一步弘揚城市精神品格,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豫園燈會,日前作為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旅年開幕活動登上世界舞臺,在法國巴黎與中國上海同步點亮,首次實現雙城聯動、跨國亮燈,受到當地各界歡迎,極大鼓舞了主創團隊,也給‘文化出海’帶來啟發。”上海市政協委員、豫園股份董事長黃震認為,應進一步借鑒國外發達城市文化輸出經驗,研究制定“文化出海”上海方案,鼓勵、促進、扶持市場主體廣泛開展海外文化交流活動;設立“文化出海”政府引導產業基金,解決文化產業融資難的問題,“深刻挖掘上海城市文化精髓,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東方生活美學超級IP。”
“施工圖”不斷細化,“實景畫”漸次鋪展。上海兩會時間行將結束,放眼未來,代表委員們的真情建言,將為上海更好落實國家戰略、牽引高質量發展聽民聲、匯民智、聚民力,腳踏實地加油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