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核心,是科技實力的比拼。來自市科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19項相關疫情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其中1項為特等獎,9項一等獎。19項獲獎成果中大多(16項,占比84.2%)為多單位合作完成,涉及高校、研究院所、企業和醫院等各類機構,充分體現了“產學研結合”的特點。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領銜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診治和創新新型技術的應急應用(疫情防控)”榮膺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組于2020年1月19日率先完成上海首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獲得新冠病毒序列特征,20日確認首例確診病例,為后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
張文宏介紹,以往檢測方法單一、耗時長,難以建立應檢盡檢防控體系。新冠疫情期間,項目組創新首批PCR試劑盒,研發了全國首個新冠病毒CRISPR檢測試劑盒、全球首個獲準用于臨床檢測宏基因組測序新冠檢測系統……檢測技術全方位多管齊下,促進建立了遍布全上海、基于精準診斷的發熱門診預警流程體系。這一體系為上海市民筑起一道牢固的公共衛生防線,上海發熱門診防疫經驗被國務院點贊,更在全球抗疫舞臺上進行分享。
項目組還首次證實新冠病毒結合人細胞表面受體ACE-2入侵細胞,揭示了病毒感染細胞所需的膜融合過程特征細節。這一發現,為“上海方案”的抗病毒用藥指導優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領銜團隊對社區獲得性、醫院獲得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展開全面研究,相關成果榮膺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核酸檢測、CT報告是篩查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方式。項目組通過動態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病程中從發病到進展為最嚴重程度,再到基本恢復正常的影像學的動態變化,發現了新冠肺炎影像學特點及變化規律,為診斷和治療提供指導。項目組還對上海市25家醫院發熱門急診53617名就診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發現有流行病暴露史、乏力癥狀、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低于正常值、肺部有磨玻璃影表現和雙側肺累及等特點,可作為早期識別新冠肺炎的關鍵指示因子,為早期甄別新冠患者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