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讓都市風范充分彰顯!上海瞄準最佳人居環境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泓
2021年06月30日08:47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提升軟實力 上海再攀高”系列報道之七】

什么是城市軟實力?上海決策者認為,最佳人居環境不可或缺。

6月28日全文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做了這樣的解讀:必須堅持把人的感受度作為最根本的衡量標尺,把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城市環境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全方位營造舒適生活、極致服務和品質體驗,打造更加和諧宜居的生態之城,讓越來越多的人向往上海、來到上海、留在上海、喜歡上海、宣傳上海。

讓綠色成為人民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最溫暖的亮色

驚艷!

6月22日晚,“永遠跟黨走”黃浦江主題光影秀首次點亮。兩岸300多座樓宇華燈齊放,配合經過藝術編排的聲光變化,上演了一出流光溢彩的城市大片,網民爭相刷屏,讓世界再度見識了魔都之魅。

特大城市,居不易。空氣污染、交通擁堵、住房緊張……高樓大廈下的逼仄局促,似乎是世界級大都市都曾經歷過的成長之痛。“城市欠賬”一度讓從來不乏優越感的上海人,不由少了幾分底氣。

對年過七旬的何老伯來說,蘇州河是童年嬉游的母親河,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走過路過要繞過”的臭河、黑河。2020年底,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線貫通開放之后,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這里成了他和攝影同好流連忘返的取景地:“今天的蘇州河,史上最漂亮!我為上海自豪。”

天更藍、水更清。2020年,上海PM2.5濃度32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1.1%,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7.2%,為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2.5和PM10六項指標首次全面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河流優Ⅲ類斷面達到74.1%,較2017年提升50個百分點。

從1.69到8.5平方米,上海人均綠地面積從1995年的“一張床”變成如今的“一間房”。新近公布的《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提出,2035年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力爭達到13平方米以上。上海要建設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在園中、林廊環繞、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

無論是常住居民,還是匆匆過客,都能感受到,大上海正在變身大公園。

6月24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調研公園城市建設時指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城市優美生態環境的期盼,全力做好公園城市建設這篇大文章,加快建設開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質生態空間,讓城市處處有公園、公園處處是美景,使綠色成為人民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最溫暖的亮色,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服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徐家匯公園 資料圖片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自于繡花般功夫的城市管理精細化。

高標準引領,細微處下功夫、見成效,上海深入推進美麗街區、美麗家園、美麗鄉村建設,把服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兩張網織起了超大城市有序運行、高效管理、精準服務的底座。

全市1.4萬個住宅小區、2.7萬公里的地下管網、1.3萬座玻璃幕墻建筑、700萬塊井蓋全部“在線”監管。“一網統管”接入了全市30多個政府部門的數據,大到“防汛應急”“客流監測”,小到疫情期間“口罩登記”“文旅預約”,智能化應用場景不斷更新。

上海實施“一網通辦”改革3年多來,推動政務服務從“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實現了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接入平臺事項達3166項。2020年,“一網通辦”平臺日均訪問人次達1259.8萬,日均辦事達17.3萬件,主動精準推送居住證辦理、稅收優惠、疫情防控等政策服務2.07億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在中央黨校最新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政務一體化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中,上海位列全國第一。上海“一網通辦”改革還入選聯合國全球電子政務調查報告經典案例。

開放共享的數據治理生態,促進了政府與社會多元共治格局的生長,新能源車主提供的數據,成為上海不斷優化完善汽車產業政策的依據;上海三菱電梯將旗下8萬多臺電梯聯網后組建的智能電梯“群”,使得上海高層建筑電梯故障的應急響應速度,從過去幾個小時縮短到了18分鐘。

社區,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平臺

徐匯天平街道歷史建筑變身“66梧桐院”鄰里匯社區綜合服務體。

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不是讓算法接管世界,而是“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

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居村社區正在成為人人參與治理的平臺。

長寧區上航新村一段讓小區居民繞著走的“垃圾路”,因為垃圾分類,不僅小區環境得以徹底改觀,還帶動了志愿服務和社區共治。昔日的垃圾箱變成了居民們的“聊天角”。

被稱為“社區第一難”的老舊小區電梯加裝,催生了社區居民議事平臺,利益相關方全員全程參與到治理過程中,相信群眾能力,尊重群眾意見,破解社會難題。

讓城市的居民成為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主角。即將于9月舉行的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首次將秀場從楊浦濱江搬到了新華街道、曹楊街道等14個區的21個樣板社區,實景演繹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上海實踐。

空間藝術季主辦方負責人說,以社區空間為展場,關注普通市民日常生活場景,不僅居住在這些社區的市民,還包括每個觀展的市民,都可以通過參與其中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市民將在社區中“偶遇”藝術,引發對生活、對空間、對城市的深入思考,為日常生活增添能量,為城市表情增添溫度。

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上海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12個字,在市民15分鐘步行的范圍內,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社區生活圈,努力推動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由自然資源部組織上海市等地科研單位和設計團隊研究制定的《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從“上海實踐”到“上海樣本”,是上海軟實力的又一次體現。

但是,上海并未滿足。剛剛全文公布的《意見》坦承,“在軟實力方面,按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定位要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是的,上海瞄準的是全球最高標準,追求的是“人人都是軟實力”。

顯然,上海正期待著充分激發方方面面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讓軟實力建設成為上海的又一項“人心工程”。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