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流動的中國》登陸東方衛視 捕捉普通人身上閃光點
在紀錄片導演范士廣眼里,這些年中國的變化,很大程度上都和“流動”有關。
來自異鄉的打工者涌入城市,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隨著鄉村的脫貧致富,年輕一代重回鄉村,也讓鄉村煥發新貌。從內陸到沿海,從鄉村到城市,從工廠到田間,在描述當代中國時,“流動”成為一個重要話題。
繼《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之后,SMG紀錄片中心范士廣工作室又攜4集社會觀察類紀錄片《流動的中國》回歸,昨天起在東方衛視播出。該片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十四五”重點選題規劃。
捕捉普通人身上閃光點
云南省昭通縣,海拔1860米的桃子埡口村,在紀錄片拍攝時正進行一次特殊的整村搬遷。全村共84戶442人,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而身處的這塊土地年均三次山體滑坡。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桃子埡口村當時要整體遷移到鎮雄縣城。
“易地扶貧搬遷,落在生活中,意味著什么?”《流動的中國》總導演范士廣說,做紀錄片就是要去找生活里的東西。攝制組接連去了幾次云南,在鎮雄縣城的安置小區里、大街上蹲點拍攝,記錄下村民進城后的適應過程。“搬到縣城的第一步,是教會村民用電梯,他們害怕按錯一下,電梯就壞掉了!
在導演組看來,從鄉村到縣城,不僅是地理位置的變更,更是社會關系的重塑,“這是發生在中國當代鄉村史詩性的故事”。
2019年,這支剛拍完《人間世》的團隊,接到一個新任務,即拍攝紀錄片《流動的中國》。命題很宏大,但范士廣覺得,自己要做的并不是去解釋什么是“流動”,而是去“找故事”。他跟團隊定了兩個故事的標準:一是普通人的命運感;二是時代感。
在廣西南寧火龍果園工作的林海瑩,就這樣闖入了鏡頭。她年輕時向往城市,羨慕寫字樓里白領的生活,12年前離開家鄉,坐上綠皮火車到了深圳,上了電子產品的流水線。林,撐ㄒ坏膼酆檬强瓷⑽、寫散文,那時候夢想像瓊瑤小說里的女主人公一樣,穿上職業裝、挎上包,做一個白領。流水線卻一下子把她摁倒了,只能自己去買一套職業裝,留下合影。
“沒有經歷過在外面打工的感受,你就沒法體會在家門口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林海瑩說,促使她回到家鄉的,是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之一——土地流轉。她每月在果園領固定工資,同時在另一塊土地上也有小規模家庭果園。
拍攝時,恰遇寒潮要來,上千畝火龍果必須盡快補光、增溫,林海瑩和鄉親們要安裝5萬只燈泡。這個位于偏僻山間的火龍果園,每到夜間,儼然成了網紅景點。在燈光閃爍的果園中,林,摯┥献钕矚g的連衣裙,讀一首自己寫的詩《燈海點亮了土地》:“燈海點亮了土地/光芒萬丈/就像十幾年前進城打工的小女孩的心情/心里堆滿了發光的東西/誰也搶不走/在流水線上/在電路板上/在老公買的連衣裙上……”
“她是一個很浪漫、很完整的女性。從她身上,能看到一代打工人的縮影!痹诜妒繌V看來,捕捉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從普通人的聲音里理解這個世界,是紀錄片《流動的中國》給出的一個答案。
最大的難處是拍普通人
“《流動的中國》最大的難處是拍普通人,最大的好處也是拍普通人!狈妒繌V說,《流動的中國》拍的是每一個可能在你生活中出現的人。
有一天,范士廣看到一張照片:在上海一家咖啡館里,有名外賣小哥正在背英語!斑@個故事一定值得拍!”范士廣興奮了。
攝制組找到咖啡館騎手徐小超。他學英語的方法簡單粗暴,沒有音標、不管語法,只注重實用!癥our order has arrived”(你的外賣到了),就像這句被他重復了無數次的英語,徐小超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與外國顧客對話,盡管他很少有機會用到。
范士廣說,這是一個既有當代性,又很具魔幻感的故事。“你很難去想象,我們跟拍的一個外賣小哥,他上了熱搜,后來回歸了正常生活。他為什么上熱搜,因為他學英語。為什么學英語,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大都市!
片子中,這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
因為和兄弟們打賭,宋楠楠一沖動報名成為駐村扶貧干部。他玩過搖滾,喜歡潮牌,瀟灑自在,但這些在他下鄉后不復存在。他看起來老了十歲,每天都在村子里溜達,為了5.2元、5.3元的成交價格,跟人嘮一下午。一下午沒嘮成,第二天再來。宋楠楠說,這一年多他正兒八經地長大了,干了一件特別被人尊重的事情!斑@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咱們的政策好。通過一個人這幾年的努力,改變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命運,這是人生中特別完美的一件事。”
53歲的廉宏彬在西安做人才引進工作13年,攝制組跟著他從深圳到上海,看他如何使出各種法子吸引應屆生到西安工作。他就像是西安城市形象宣傳大使,路上遇到學生就能嘮上半天西安的好。他喜歡加學生微信,然后和簽約成功的學生說:“我就是你在西安的第一個朋友了!
在湖南常德,攝制組還跟著快遞員敲開一扇扇門,把13000名“00后”七年前給自己寫的信交還給他們。有女孩考上湖南大學,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有人現在是運動員,七年前的理想是開飛機;還有的人在信里拆出1元錢,這是他給自己的創業基金……七年間人的變化,盡在不言中。
其實,《流動的中國》項目開始得很早。范士廣記得,去年初,他和攝像跟拍平安普惠咨詢顧問呂宗揚,一路從深圳驅車回湖北赤壁,路上足足開了24個小時。本意是講述這名年輕人的“流動”故事,沒想到一轉眼發現所有人開始戴上口罩,疫情發生了。兩人不敢從武漢走,就坐高鐵從赤壁回長沙,再飛回上海,第二天武漢封城了!熬瓦@樣,紀錄片擱置了好長一段時間,從去年底開始做后期,到今年5月,全部審片通過。”
范士廣算了算,總共拍的故事有二三十個,“很多都沒用進去”。團隊最終只呈現了4集12個故事,分別以“家鄉”“坐標”“答卷”“追夢”命名,展現人口的遷移、人與城市的關系、人和時代的聯系以及個人的夢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