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工人新村迎首個菜場美術館 點亮"幸福曹楊"
用藝術點亮“幸福曹楊” 呈現“曹楊的微笑”
首個工人新村迎來首個菜場美術館
百禧公園墻繪。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李君娜
70年前,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在上海普陀建立。70年后,也是在曹楊社區,迎來了第一個菜場美術館。
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題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上海美術學院策劃了包括“點亮環浜”公共藝術項目、菜場美術館、“曹楊的微笑”新媒體藝術展、“曹楊人的一天”藝術社區展、“今日曹楊”——百禧公園墻繪五組藝術作品等在內的曹楊社區系列藝術活動,把藝術悄悄帶到居民家門口。
菜場蘊藏人間百味
桂巷坊的菜場是曹楊社區居民集中的生活場域,展示著風土人情,蘊藏著人間百味。為更好地服務區域居民“菜籃子”,桂巷菜場正進行升級改造。在等待菜場完工的階段,一個全新的“菜場美術館”在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期間誕生,成為附近居民欣賞藝術、尋找桂巷記憶的好去處。
在原菜場的空間中,正在舉辦兩個展覽。其中一個是“影畫曹楊:陸元敏李樹德作品展”,陸元敏與李樹德曾是普陀區文化館的老同事,他們用攝影和速寫記錄下曹楊社區街頭一個個瞬間。“城市考古:非典型看曹楊”由城市歷史研究者徐明及其團隊對老報紙中的曹楊新聞進行研究,實地探訪一代代曹楊人所留下的生活痕跡。
另一邊,藝術家蘇暢、設計師厲致謙和藝術家Tango分別用雕塑、視覺系統設計和空間繪畫來呈現桂巷坊的社區特點。蘇暢的雕塑原型就來自于老桂巷菜場中的柱子和墻面。厲致謙為桂巷菜場創作了一系列結合了中文字和圖案元素的標識,為菜場提供了一套獨特的視覺系統。
藝術助力社區微更新
作為“幸福曹楊·重點樣本社區”的藝術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帶領策展團隊多次赴曹楊社區現場實地調研。
環浜是曹楊社區的重要區域,它像一條藍色珠鏈,串聯了曹楊新村各個社區,既具生態功能又具景觀功能。以公共藝術作品點亮環浜,讓居民在社區里偶遇藝術。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閆坤博士創作的《舞動生活》,位于曹楊公園茶室二樓平臺。作品取材于日常的市民生活場景。雕塑形象和公園中真實的舞蹈人群交相呼應,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歌頌。
在楓橋路、梅嶺北路路口的花架下,展出了來自上海美術學院高珊的《廊下母子》。作品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了一個恬靜美好的生活場景。
上海美院集體創作的作品《紅橋故事》,來源于攝于上世紀50年代的歷史照片,在同一地點以雕塑方式被復制。富有年代感的人物和服裝道具,與周圍場景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
來自中國美院的沈烈毅在蘭溪青年公園展出了《蹺蹺板》。作品形式源于最為常見的童年游戲工具,通過藝術手法賦予其全新面貌,并在游戲中感受驚喜和互動體驗。
呈現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曹楊的微笑”新媒體藝術展由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擔任策展人。策展團隊征集了15個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社會角色生活或工作在曹楊的人,以他們的生活影像片段為主線,用參訪及生活記錄的形式,從不同視角出發,多維度呈現曹楊社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
金江波表示:“這次藝術實踐真實記錄身邊人物故事,盡可能保留創作主體瞬時最純粹的心靈感受,激發受眾的共情,最終進入對主題的認同,即安全、友好、舒適的社區生活氛圍。”
“曹楊人的一天”展覽位于百禧公園南展場半地下室空間,上海大學博物館副館長、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擔任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博士生周美珍、研究生歐陽婧依作為策展助理共同策劃完成了本次展覽。展覽展出了插畫師熱水和邊跑邊藝術創作的繪畫、裝置與影像作品,反映了他們眼中的曹楊印象。
在百禧公園南展場的一個墻面上,還出現了“今日曹楊——百禧公園墻繪”作品,是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副主任、副教授董春欣帶領張宇桐、謝貝貝共同完成的墻繪作品。董春欣告訴記者:“上海不僅有以石庫門為代表的海派文化,還有以工人新村為代表的工業文明和紅色文化,這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