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柑橘”何以成為了“大產業”
崇明綠華鎮發揮生態綠色優勢,農旅結合,提升柑橘產業附加值
又到柑橘成熟時。在崇明區最西端的“柑橘之鄉”綠華鎮,放眼望去一片金黃,除了滾滾稻浪,還有垂墜枝頭、如小燈籠般的柑橘。近半個世紀前,崇明綠華的農民試點種下第一批柑橘,大家嘗到了甜頭,于是“家家皆橘農”,幾十年間,橘富一方人。21世紀初起,崇明柑橘產業陷入低谷,之后又積極在品牌、種源、種植管理方式、銷售渠道等方面積極轉型,如今崇明柑橘重獲市場青睞。
從昔日一斤0.5元都難有銷售渠道,到如今一個3.7元也有人搶著買,崇明“小柑橘”是怎樣轉型升級為“大產業”的?
荒地上種橘大獲成功
綠華鎮華西村的70歲橘農曹岳祥站在自家房前,望著親手種植的橘樹,臉上洋溢著喜悅。時下雖已過了柑橘重點管護期,曹岳祥仍不時要去瞧瞧自己的“寶貝”。
最初綠華并不產橘。50年前,整個綠華鎮還是一片長江灘涂濕地。1971年冬天,在這片蘆葦蕩上,來自崇明17個公社的3.2萬余人開始圍堤墾荒,建起“崇明縣新建副業場”,隨后開始按照“當年圍墾、當年收益”的要求發展農業。
當時,新建副業場引進了一批柑橘苗在荒地上試種,還請浙江橘農前來指導。橘樹一天天長大、開花、掛果,大獲成功,從此綠華和柑橘結下不解之緣。到了上世紀80年代,綠華鎮全域金橘滿枝,進入盛果期時,鎮上幾個種橘大戶可收獲上萬斤柑橘,如愿以償成為令人羨慕的“萬元戶”。種了幾十年橘子的綠華鎮人盛士達是最早的一批橘農之一。“那時橘子最貴能賣到1元錢一斤,一斤橘子可以換好幾斤大米,橘農的日子好過得不得了。”很快,在崇明綠華等地,柑橘種植規模迅速擴大,最多時有近13萬畝,占全市橘園總面積八成。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交通運輸越來越便捷,大量外地柑橘進入上海市場,壓縮了本地柑橘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崇明的橘園、橘農越來越多,柑橘供大于求,橘農們開始互相壓價,價格越來越低,最低時每斤批發價不到0.5元也無人問津。低價滯銷帶來的后遺癥是橘農們開始對橘園疏于管理,柑橘品質難以保證,由此陷入惡性循環,崇明柑橘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
改善種源和種植方式
近年來,橘農和農業相關部門人員一起為重振崇明柑橘產業而努力。
上海地處中國北緣柑橘產區,曾被劃為商品橘種植禁區,再往北,橘樹就很難生長了。以往,長江口“十年一大凍,三年一小凍”的氣候不適宜大面積種橘的“戒律”,也讓很多人望橘生畏。通過建防風林等方式,崇明創造了柑橘產業在北緣產區發展的奇跡。不過,崇明主要栽種抗寒能力強的柑橘品種,果子甜度不如南方各地出產的蜜橘。要重新“奪回”市場,必須從改良品種、改進種植方式上入手。
46歲的陸巍是土生土長崇明人,原本是位園藝技師,近來在綠華鎮經營上海歡綠果蔬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柑橘。這幾年,陸巍積極引入高端柑橘品種并進行土壤改良、新品種推介,“紅美人”就是其中一種。
上海的柑橘絕大多數是“宮川”品種,原產日本靜岡縣,在中國已栽種了40多年。因受制于品種、口感等因素,這種柑橘的售價一直較低,在崇明每斤批發價一般在0.4元到0.9元之間,橘農收益不高。“在浙江,‘紅美人’等柑橘品種已成規模種植并推向市場,價格是傳統柑橘價格好幾十倍。”
試種過程中,橘農們也難免上當吃虧。“高價買來柑橘苗,小心翼翼伺候兩年終于開花結果了,發現是山寨品種,口感不佳;一些高端柑橘品種十分嬌貴敏感,好不容易掌握了它的習性,眼看就要試種成功了,結果一場嚴寒又會讓柑橘新品全軍覆沒。”上海清澄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峰說,很多外來柑橘品種容易“水土不服”,必須在土壤里增加有機質,調節酸堿度;對于一些嬌嫩不抗凍的柑橘品種,還須引進大棚種植法等。
拓寬渠道提升附加值
“崇明柑橘在甜度上難以與廣西、浙江等中國柑橘主產地的產品相媲美,但崇明柑橘病蟲害少,應充分揚長避短,發揮生態綠色優勢,注重農旅結合,提升柑橘產業附加值。”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負責人黃森說。這些年來,除了種源和種植方式的改善,崇明柑橘在品牌塑造、銷售渠道拓寬等方面也著力不小。
如今崇明本地出產的柑橘中也有了“奢侈品”。早在2018年11月,繼“崇明清水蟹”“崇明大米”后的又一個崇明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崇明金沙橘”上市,崇明區在綠華、長興、橫沙等鄉鎮篩選出3800畝高品質橘園作為示范基地,產出的每個橘子都色澤金黃、皮薄多汁、細嫩爽口。禮盒裝的“崇明金沙橘”88元一盒,裝有24個橘子,平均每個近3.7元。
在拓寬銷售渠道方面,綠華鎮農貿公司負責人顧超說,每年柑橘成熟季,他都會和公司員工一起引入外地客商進村批量收購柑橘,今年也已和來自山東等地的客商對接。“山東客戶很喜歡吃我們這邊偏酸甜口感的橘子。”綠華鎮農貿公司還和上海市區的一些星級酒店達成合作,將綠華果農生產的橘子直送市區,成為酒店、飯店的餐前水果。
經過全方位提升的崇明柑橘產業,如今抗風險能力增強了。今年初,一場寒潮凍傷了大片橘樹,綠華鎮馬上出臺相關鼓勵扶持政策,將受災的3000多畝果園全部流轉至規模化種植戶手中。綠華鎮黨委書記楊麗華說,這是應對果樹凍傷的積極舉措,也有利于提升果園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比例,有助于柑橘產業進一步發展。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茅冠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