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黨代會 我們這五年 | 這個領域,崇明妥妥的第一
滔滔長江,滋養崇明清朗;浩瀚東海,賜賦瀛洲開放。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風光無限好”的崇明成為游客出行的絕佳去處。崇明區中高端賓館和150家五星、四星高端民宿入住率為99.8%,全區23674間住宿房間,近4.2萬張床位,總體入住率達96.6%。“一房難求”的景象,讓大家見識到了后花博時代崇明民宿的爆發力。如今的崇明,正借助著蓬勃興起的民宿事業,不斷完善健全著客流的“造血功能”,發揮民宿經濟的“乘數效應”,帶動全域旅游發展,促進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從無到有,崇明民宿產業的一次飛躍
近幾年來,崇明借助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東風,扎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而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財富密碼”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016年至2021年,短短五年間,崇明民宿從無到有,目前全區通過“崇明農家”備案的民宿共944家,床位總數10087張。其中,獲得市級星級民宿的有48家,占市星級民宿總量的68%,獲得區級星級民宿的有150家(五星級26家、四星級57家、三星級67家)。
崇明民宿協會會長劉慶,也是“知谷1984”的民宿主理人。作為大家口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劉慶無疑是崇明民宿推廣的主力。劉慶說,“改建老宅的初衷僅僅是因為一個熱愛生活的‘農二代’想回家了。沒想到改建后的房子受到了大眾的關注,我本身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就提出了民宿在崇明的概念。” 知谷1984,對于崇明鄉村民宿而言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因為它的出現讓崇明的本土居民看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奇——原來房子可以這樣造,生活可以這樣過。“知谷1984”是崇明拿到營業許可證照的第一家民宿,也是第一批拿到“涉外民宿”營業資格的民宿。劉慶介紹,“當時崇明民宿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外國友人慕名而來,但我們卻沒有接待外賓的資格和能力,于是我們一致認為‘涉外民宿’是時候提上日程了。通過全區各相關部門的努力與一系列涉外接待能力的培訓,2019年,崇明13家民宿首次成為涉外民宿試點。”民宿作為鄉村非標準住宿的新型業態,是一種展示主人文化的人文空間,其價值和意義不可低估。知谷的誕生不僅改變了劉慶生活和工作的重心,也影響了周圍很多人。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在崇明搞起了民宿。
劉慶認為,崇明成為全市在冊民宿最多的區,得益于早年農家樂經營打下的良好基礎,打通了宅基地用作商業空間在法律法規政策上的障礙。此外,對于評上星級民宿的補貼政策和各村鎮層面對鄉村民宿方方面面的細節支持,都讓崇明民宿行業從業者感受到暖心和信心。“崇明民宿協會的成立,標志著崇明民宿的發展從零散個體式發展階段進入到了組織行業式發展階段。我們的民宿隊伍越來越壯大了!”劉慶自豪地說。
如今,崇明民宿無論是數量上,還是發展質量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的提升,同時也涌現出“知谷1984”、“也山”、“逅院”、“頤一”等一批高端精品民宿成為“領頭羊”,引領崇明民宿乃至全市民宿的潮流。
由少及多,崇明民宿深挖美麗鄉村新潛能
崇明民宿分布廣泛,形式多樣,“白墻青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農村景象隨處可見。作為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門戶小鎮”的建設鎮,轄區內的民宿發展可謂是崇明民宿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建設鎮民宿協會秘書長陸嘉豪介紹,從2006年第一家農家樂——外婆家農家樂開辦以來,發展至今全鎮范圍內共開辦民宿245家、1372間客房、2383張床位、2318個餐位,約占全區民宿總量的1/4。受花博會溢出效應及相關利好政策帶動影響,建設鎮作為崇明擁有民宿比例最多的一個鄉鎮,民宿經濟已然成為其旅游轉型的著力點、鄉村振興的突破點和全域旅游的引流點。國慶期間,建設鎮民宿入住率達到97.8%,因森林公園、花博會而興起的“顧伯伯”民宿群,也成為游客來崇旅游的首選“網紅打卡點”。“顧伯伯”的成功不僅有賴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歸功于村民經過探索實踐后自發創立的“村落式”抱團經營模式。走進“顧伯伯農家樂”,30多棟民宿外立面整齊劃一,籬笆圍欄上花團錦簇、家家戶戶門口張貼著家風家訓,外墻統一掛著“顧伯伯農家樂”標識,品牌意識深入人心。這里,192間客房、307個床位、530個餐位,每日可接待住宿客人400人左右。“這里一共有39戶村民,37戶加入了‘顧伯伯’,剩下的兩戶村民是因為年紀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實在沒法參與經營。”陸嘉豪說。十年來,村落式抱團自治的民宿群讓37戶村民個個當上了老板,村民每年可增收7至15萬元。顧伯伯鄉村民宿通過“五個統一”的管理模式:統一品牌、統一分工、統一營銷、統一管理、統一結算,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鄉村民宿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動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崇明民宿市場快速增長,綜合帶動效應不斷擴大。陸嘉豪說:“目前我們也在探索以顧伯伯鄉村民宿為樣板,講好抱團經營發展的故事,打造更多的特色民宿群。只有大家團結一心,致富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村民們的小日子才能越過越好。”集聚集群、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村民們紅紅火火的小日子不僅因為收入變多了,而且和睦的鄰里關系、整潔的人居環境都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維護周邊環境成了村民的日常習慣,村民能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原來的雞棚羊棚清理掉了,宅前屋后多了“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宅溝泯溝的水質變清了,夜晚的鄉間小路更加明亮了。
當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投身于鄉村民宿時,鄉村沉睡的資源也就轉化為發展的資本,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革新村民觀念。
新老交替,崇明民宿向本土化、年輕化發展
隨著鄉村面貌的提升,民宿作為新型業態,不僅輻射周邊居民,用活了鄉村閑散勞動力,而且早已成為年輕人向往并愿為之奮斗的事業。首先,民宿帶來的穩定收入是崇明年輕人回鄉創業的“定心丸”。閑置資源的盤活將大量空閑農舍轉化成經營性資產,只要好好經營,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收入,這是生存的根本。其次,民宿的發展改變了農村以往“粗放式”的生活習慣,讓從業者覺得不丟“面子”。民宿行業的繁榮不僅提供了體面的工作,也讓村民在文明程度、氣質談吐、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提高,這是生活的格調。那群原本“逃離”崇明島的年輕人都謀劃著返鄉創業,為家鄉注入新鮮活力。
位于豎新鎮的“那些年精品民宿”是由一對80后設計師情侶將老宅改建而成。以前他倆常年在外工作,無法常伴家人左右,所以給父母更好的生活環境是他們的心愿。民宿主人Alex說:“老宅子是2017年的時候著手改建的,巧合的是,2018年崇明成功獲得了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的舉辦權,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幾年來眼看著崇明發展越來越好,自己也免不了心動。而且現在崇明人的消費觀念、生活水平正在升級,我們的設計師工作在這也有了用武之地,是花博會的契機給了我重新開始的勇氣。如今經營著這家民宿,父母也更加高興我們能常伴身邊。”
經營民宿,不僅讓“80后”實現了“面包”與親情,更讓斗志滿滿的“90后”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建設鎮“傾城閣”民宿管家小美是個土生土長的“90后”崇明女生,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空姐,忙碌的“空中飛人”生活讓她更加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小美說:“以前飛國際航班,接觸到很多國外優秀的民宿,學習民宿知識就成了我的興趣愛好,如今我想沉淀下來進入民宿行業,家鄉崇明是不二選擇。”“大保護”環境下的崇明民宿有無限空間的延伸,它的未來也是更多崇明年輕人的未來!(來源:上海崇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