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演藝大世界”品牌建設 這場研討會為提升黃浦軟實力出謀劃策
人民網上海11月17日電 (葛俊俊)今年1月至5月,演藝大世界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總計演出13870場,劇場與演藝新空間年內觀眾總人次為77.59萬人次。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2019年同期。這不僅代表著演出市場回暖,更是近年來黃浦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縮影。
11月16日,為進一步深化“演藝大世界”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品牌內涵、放大品牌的社會影響力,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路平工作室主辦的“演藝大世界”品牌塑造專家研討會舉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為助力亞洲演藝之都建設工作建言獻策。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琦從上海演藝大世界的旅游演藝和旅游消費拓展角度出發,建議以旅游演藝帶動演藝大世界人氣。重點推出以海派文化、江南水鄉文化為元素、上海傳統藝術為特色,用聲、光、電子等現代高科技舞臺技術包裝的中國著名原創歌舞藝術景觀秀,打造“印象上海”原創歌舞景觀秀的國際性演出品牌,填補上海旅游演出產品的空白,形成來滬旅游者必看的演藝精品,成為點亮上海夜經濟的引爆點。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孫瑋建議,把城市變成劇場,把看展演變成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王勇通過對演藝大世界對標分析,提出了細化微觀目標、明晰每一家演藝場所及空間定位的思考。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博導、原院長何敏從品牌塑造方面進行了剖析,認為需要充分挖掘近代文化史資源、戲曲文化資源、現當代名人資源、黃浦老字號資源、藝術大舞臺資源、上海城市地標資源等對演藝大世界進行品牌規劃。同濟大學教授、博導、原常務副校長伍江認為,應挖掘各種現存可更新空間,提供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演出的需求,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早在2018年,黃浦區就發布了“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群”三年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劇場服務體系,使演藝產業成為區域創新轉型的重要引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如今,晚上的漢口路,人氣看上去比白天更旺。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不僅“逢開必罄”,甚至還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的消費,附近的商家到了晚上都不愁沒客源。“演藝大世界”也推動更多原創新作在黃浦區“首演首秀”,把“上海文化”這張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在“演藝大世界”助力上海世界演藝之都建設的圓桌對話中,各位嘉賓圍繞什么是演藝大世界?如何讓公眾清楚區分“上海大世界”和“演藝大世界”、演藝大世界是否可以代表黃浦區的區域品牌、“過一條馬路看一場戲”“一站一劇院,一戲一生活”“全城有戲”等宣傳口號是否對公眾具有吸引力? 等系列話題展開了討論,給現場觀眾帶來更多新的思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