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的“廁所專班”,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承擔著最臟的活兒
“我從來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但這次來上海支援抗疫,我聽從了自己內心的選擇。”在“四葉草”方艙醫院的一艙廁所區內,王艷艷和小伙伴們正蹲在馬桶邊,徒手清理出堵塞在角落里的衛生紙。在這個不起眼的角落,她默默地承擔著最臟的活兒。方艙醫院的正常運行,離不開王艷艷和她的“廁所清潔專班”。
王艷艷和她的“廁所清潔專班”。
王艷艷今年41歲,安徽人,這些年她和愛人、孩子一直生活在杭州。4月初看到上海方艙醫院在招募志愿者的時候,王艷艷就在網上注冊報名了。當時愛人和小孩都極力反對:“太危險了,你一個人也幫不上什么忙。”但當報名審核通過后,王艷艷下定決心,一定要去上海。
“既然一個人力量有限,為何不多召集一些人?”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問是否有人可以一起跟她去上海支援方艙,沒想到當晚就有5位平時比較要好的朋友答應一同前往,當中有服裝廠工人,也有飯店服務生。“我比他們都大,他們喊我艷姐,我稱呼他們小弟。”
9日晚,王艷艷和她的朋友們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坐上了開往上海的高鐵,晚上8時到達虹橋高鐵站。下車后,眼前的景象讓王艷艷心情復雜:“我從沒看到過這么冷清的高鐵站,一路上,除了我們這一輛車,也看不到其他車。當時我才意識到,上海的疫情很嚴重。”
王艷艷和她的朋友們在四葉草的駐地。
到達“四葉草”方艙駐地后,她和300多名志愿者一起草草吃了個盒飯,就開始進場干活了。“明天上午會有一批新患者要收治,我們馬上要啟用新的病區。”王艷艷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進艙打掃衛生。
抵達上海的當天晚上,她和朋友們一起鋪床單被套,擺放各種生活用品,熬了一個通宵,趕在10號上午把方艙收拾妥當,迎接首批感染者。“直到下午我們才短暫地睡了幾個小時,然后緊接著開始安全知識培訓,由專門的老師教大家穿脫防護服,然后我們就上‘戰場’了。”
兩天后,王艷艷第一次穿脫防護服,第一次進污染區,那天她和保潔人員一起收集搬運了300多袋生活垃圾,半夜躺在床上的王艷艷腰酸得睡不著覺。后來,看到方艙的廁所保潔人手不足,王艷艷和她的朋友們主動提出,由他們6人組成“廁所清潔專班”,挑起了方艙里最重最臟的活兒。王艷艷被大家舉薦為組長。
經過保潔后的廁所公共區域。
4月13日8時,王艷艷的“廁所清潔專班”第一次入上崗了。6個人分成三組,負責一個艙內的廁所保潔工作。王艷艷和一名伙伴剛進入到艙內廁所區和洗漱區時,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因為開艙時間緊急,方艙內部分設施都還沒完全配備到位,其中就包括廁所間的垃圾桶。沒有垃圾桶,廁紙就堆在角落里,人走進去幾乎難以下腳,許多廁所都已經被堵塞了。”
王艷艷說,自己當時的第一反應并非是厭惡,而更多是心酸:“這些患者本來就感染了病毒,還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他們太可憐了。”說干就干,王艷艷忍著惡臭,把使用過的廁紙徒手一把一把抓進了垃圾袋中。
第一天上班,污染區內的清潔工具十分緊缺。沒有工具,他們就只能用手撿,堵塞的馬桶也只能用手一點點疏通。“部分患者生活習慣也不太好,把煙頭和牙刷隨手丟在角落里,掃把很難掃干凈,我們也是蹲著身子一點點撿起來。”衛生間的臺盆水槽被堵住了,他們也要一點點清理疏通,并把表面擦拭干凈,每次清潔完畢都要用消毒液對手部進行消毒。
王艷艷在收拾廁所的垃圾。
“防護服里很悶,我一直能聽到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和心跳聲。”60個廁所間清潔下來,王艷艷已經累到不行,全身都濕透了。她和隊友裝了整整20多袋垃圾,整個區域才算有些起色,變得整潔起來。
在他們埋頭工作的時候,一位60多歲的阿姨看到他們彎腰撿垃圾,朝他們豎起大拇指:“你們都是孩子,能來這里幫助我們,我真的太感動了。”說著說著,阿姨就流下了眼淚。王艷艷說起這一幕時也很感慨:“他們在好一點的環境下養病,應該也會好得快一點吧。”
第一天上崗,一直忙到下午兩點多,專班成員才完成廁所的第一輪保潔工作。他們把有故障的廁所間暫時上了鎖,并及時報修,把遇到的問題都逐一記錄下來及時反饋。第二天開始,被堵住的廁所有專人進去維修疏通,垃圾桶和保潔工具也一起保障到位,“廁所專班”的工作才正式步入正軌。
“我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很多年都沒怎么出去工作了,這次上海有難,我就是想為上海出一份力,希望這座城市里的人能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我也可以早點回家。”
(文中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