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看全市最大的自然村如何繪制疫情防控網格→
青浦區練塘鎮泖甸村全村僅有一個自然村,村域面積4.66平方公里,是上海市最大的自然村。自疫情以來,該村第一時間繪制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精準防控作戰圖,將全村1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10個小網格,建立以村黨總支書記為網格化總負責人,5名班子成員、99名志愿者為主體的三級網格責任清單。下沉干部、村里黨員、志愿者等按照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將疫情防控網格化服務工作單元最小化、信息精準化,與全村村民一起齊心協力,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
封控管理以后,解決村民日常需求,保障村民物資供應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泖甸村,每一位網格隊長都是物資“團長”,每位“團長”平均對接70-80戶村民,第一時間根據村民的需求,組織團購。為便于村民有事能第一時間找到人、找對人,網格劃分之后,每一位網格隊長和志愿者都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發放到自己的網格內的每一位村民手里,把來電鈴聲調成最大聲,開通24小時熱線服務電話,隨時接受村民的來電。村民張鳳英平日里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一名文藝組工作人員,疫情防控開始,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泖甸村第六網格長,每天穿梭于村組間,用責任守護轄區。哪里能買到物資?買什么樣的貨?怎么收付款等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她每天不僅需要統計自己網格72戶村民的需求,還主動接過村民需求統計工作,和鎮里各個保供單位進行對接“搶購”。除此以外,泖甸村還利用村里原黨群服務站改造成了物資保障小超市,由村委會統一先購買大米、面粉、雞蛋等村民需求量高的物資,網格長再根據村民需求,“跑個腿”幫村民把物資買回家,村內原供銷社負責人經驗豐富,也主動就地化為志愿者,做好物資統計、結賬等工作。“知道我們搬送物資需要大車,村里的茭白種植戶主動把他們的卡車借給我們用。”在泖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新華感慨看來,除了網格隊長和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外,泖甸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廣大村民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參與其中。
封控管理期間,泖甸村共有1740多位百姓在村里居住,其中862位是60歲以上老人,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用藥需求量大。為了提前掌握村民,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用藥需求,每一位網格隊長在接手自己的網格片區之后,第一時間走進村民家里,詳細了解并一一記錄,隨時隨地接受村民的訂藥需求,叮囑村民提前報備所需的藥物并及時提交給綜合受理的志愿者謝一華。由村家庭醫生初審后,謝一華再將《代配藥信息登記表》、社保卡、《就醫記錄冊》以及所配藥品原外包裝等一并收集,定期前往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級、市級醫院執行配藥任務。
“村黨總支班子積極統籌志愿力量,發揮‘村組網格+黨員中心戶’作用,每一位網格隊長平均對接70-80戶村民,推行‘人盯人+疫情防控機制’,統籌做好網格內核酸篩查、抗原自測、道口值守、物資分發等工作。還創新‘云上服務’,建立‘線上工作站’,開通24小時‘生活保障服務熱線’,在線及時響應群眾訴求,保證特殊時期咨詢不見面、服務不掉線,全面提升防疫紅色效能。”周新華說道。
(來源:綠色青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