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翻倍,上海AI定下這些目標,2025一起見證
人工智能是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為聚焦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上海市經信委日前編制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的目標。來自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能發展處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破2000億元大關。
“十三五”是上海人工智能全面啟動、加速發展的階段,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圍繞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基礎軟硬件、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協同發展,已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但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產業也面臨一些亟需研究和破解的問題,主要包括:缺少原發性的創新成果。上海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成果依然較少,創新產學研用聯動不足;規;瘧蒙疃炔蛔。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單個場景試用為主,深入傳統行業核心業務流程、完整解決行業痛點、實現商業價值的應用較少;治理制度供給尚顯不足。人工智能健康發展所需的法規、標準、監管等制度體系有待完善;人才綜合優勢尚未形成。人才結構存在不均衡現象,缺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級高端人才。
針對這些瓶頸,《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創新引領、深度應用、開放融通、科技向善為基本原則,將“十四五”時期定義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跨越升級、全面融入城市經濟生活的階段。
《規劃》提出多個目標——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形成10個以上百億級細分領域產業集群。“十四五”期間人工智能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速達12%以上,到2025年規模達到4000億元;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與國際數字之都相適應的廣泛深度賦能格局,形成10大類10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業;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活躍、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軟環境,集聚20個以上國際頂尖人工智能團隊,建成20個左右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人工智能人才規模達到30萬人;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可復制推廣的人工智能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給,參與10個國家或國際標準編制,年均申請發明專利1000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和城市管理指標體系,打造上海人工智能“融合生態”標志性品牌。
另據悉,從2018年開始,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舉辦四屆,影響力不斷擴大,引發全球關注。上海在與世界多城角逐中表現突出,國際三大人工智能組織之一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IJCAI)2024年會議舉辦權已敲定上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