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68年的學業證明書,了卻了老人的心愿
6月末的一天
老人黃紀莊圓了夢想
她收到一張
《復旦大學學業證明書》
暗紅的封皮,燙金的大字
翻開后,里面寫著
學習經歷
和“此證明與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而這薄薄一頁紙
跨越了68年光陰
從1954到2022,追憶學生時代
6月22日上午,楊浦區軍休一所的工作人員敲開黃紀莊家的門。“黃奶奶,身體還好嗎?今天我們是來送學業證明的!”
黃紀莊是一名軍休干部,常年獨居于寶山,已臥床多年,子女遠在國外,只有保姆在身邊。這天,她特地起了個大早,換了一身墨綠色的盤扣絲綢襯衣,將白發用梳子理得整整齊齊。一見到工作人員,她就笑了起來。
黃紀莊是江西人,生于1932年。1950年9月,她考入復旦大學園藝專業,原應于1954年畢業。誰想同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入學4個月后,這位年僅18歲的少女應組織決定前往參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化學兵學校的一名學員,作為預防生化戰的儲備力量。部隊生活是艱苦的,她的信念卻是堅定的。在清華、北大進行長達幾年的氣象專業學習后,黃紀莊再次回到部隊,從事軍事化學氣象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30余年,直至1987年退休。當時,她已任總參謀部防化研究院第五所高級工程師。
幾十年風雨歷程,讓她對當年那段學習生活格外珍惜。然而受時代影響,黃奶奶在復旦的經歷只留在回憶里,沒有畢業證,這讓她一直很遺憾。此前,黃紀莊了解到,現在可以補辦學業證明。于是,她滿懷期待地聯系了區軍休一所所長楊德志。
“3月起,我們開始和復旦保持聯絡。缺什么材料,調哪些檔案,就由我們來收集整理,匯總后送到校方。”楊德志表示。這些瑣碎卻重要的工作,他們準備了一個月。
領取證明書那天,楊德志趕到復旦大學門口,親手接過了那本輕巧卻又厚重的“紅本本”,并向校方送上錦旗,感謝學校幫黃奶奶了卻一樁心愿。
拿到珍貴的“紅本本”,黃紀莊讓大家幫著和《學業證明書》合了張影。對老人來說,這就像是一塊勛章,紀念著她的學生時代,述說著她的少女時光。
與軍休一所,像家人一樣親
黃紀莊與軍休一所的故事由來已久。2018年6月的一天,臨近下班,所里突然接到黃紀莊的電話。“我在家里摔倒了,爬不起來,房門又被反鎖,外人進不來,怎么辦呀……”工作人員聽出了她的慌張,一邊安撫,一邊聯系老人所在社區,請求對方援助。在了解到老人已由救助車送至華山醫院北院后,工作人員立即驅車趕往醫院。
接下來,工作人員陪同黃紀莊,在CT室接受了身體檢查,并幫助老人喝水、上廁所、買日用品、找護工……后來,黃紀莊確診右腿大腿骨骨折,轉至楊浦區中醫醫院進行保守治療。工作人員隨即緊急聯系醫生,尋找床位,辦理轉院手續。待一切安排妥當,已是夜里10點多,黃奶奶安然入睡,大家才安心離開。
自此以后,黃紀莊對干休所工作人員敞開了心門,時常邀請大家來家里做客。疫情期間,子女無法回國探望,工作人員通過視頻電話與老人保持聯系,經常慰問,和她聊天,并專門為她提供代取工資、配藥、代辦長期護理保險等上門服務。有什么需求,黃奶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軍休一所。“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成了她掛在嘴邊的話。
“現在,黃奶奶的退休工資卡長期寄存在我們這里。每個月,我們會按她的要求,給她家保姆發工資,也會給黃奶奶定期轉賬。她最近迷上了網購。”楊德志笑著說,“老人常說,把錢放在我們這兒更安心。這是一種信任,我們絕不辜負,也安排了人員做賬,所有開銷一目了然。”
目前,軍休一所的5位工作人員照料著96位軍休干部。其中,包含子女不在上海、獨居的重點照顧對象10人。為關懷老人,工作人員會定期致電,問問身體情況,聊聊生活瑣事。他們說,許多軍休干部缺的不是生活日用,而是有人陪著說說話。
“天熱了,我們的定點聯絡員會去電問問老人的健康狀況,家里是不是該換涼席了,孩子們最近過得好嗎……只希望老人真的感受到我們的關心,讓他們心里溫暖一點點。”楊德志表示。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