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館和星巴克的結合體?上海終于開始“卷茶”了
今年的上海,除了濃郁的咖啡奶茶味,空氣中還夾雜著一股淡雅的茶香。
茶香不單從古色古香的茶莊來,更多來自年輕人聚集的馬路邊和商場口。比如深圳的純茶品牌tea'stone上月在新天地開出上海首店,開放式青年茶館相繼出現在靜安黃浦的大街小巷。在咖啡市場已近處高度飽和的背景下,中式茶飲的創新品牌層出不窮,開拓新賽道并不斷探索。
在小紅書上搜索“新中式茶館”,相關筆記篇數就有近8000篇。對于年輕化的新中式茶館,業界評價褒貶不一,有人預測它會成為下一個茶飲風口,有人調侃它會局限在純茶愛好者的烏托邦中。
破除傳統茶館的尷尬
走進一家新中式茶館,點完單拿著號碼牌坐到門店靠窗的高腳椅上。柜臺忙碌的工作人員、大廳拍照閑聊的小年輕、展區銷售的周邊商品……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大腦一番檢索后,咦,這不就是星巴克與傳統茶館的結合體嗎?
雖是熟悉事物的結合體,不過“在星巴克里賣茶”和“在茶館里排隊點單”的概念仍讓人耳目一新,想要一探究竟。
印象中,類似隱溪茶飲、六克茶方這樣的中式茶館已在上海開花。閣樓的包房里,幾個人圍坐在木制茶臺旁欣賞古箏,茶藝師不斷續茶換茶,一席茶下來人均開銷往往在100元以上。這也奠定了傳統茶館的非日常屬性,無論是產品創新、消費環境還是定價,都與年輕群體的日常需求有一定偏差。
相比之下,新式茶館在選址上更青睞購物中心首層或街頭店面,與精品零售或時尚餐廳為鄰。上海的新式茶館主要開在新天地、南昌路等中心地段,平均客單價通常在50-100元,最低也有20-30元的茶飲甜點。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點心既有中式也有西式,有的店家還研制了風味鴨舌、芋泥丸等“下茶神器”。
店鋪的裝修普遍以中式意象為核心,融入簡約現代的元素,內有沙發,外有散臺,將消費者聚集在一個開放的環境。南昌路一家青年茶館的創始人介紹道,開店前曾參考過川渝地區平民老百姓常去的觀音閣和交通茶館,試圖跳出傳統茶樓的清雅幽靜,破除與年輕人間的尷尬距離,追求更接地氣的空間性和社交性。
所以在新式茶館你不僅能看到姐妹聚會聊天,還能看到職場白領抱著電腦獨自工作,大家都不受時長和儀式感的束縛。
除此之外零售也是一大特色。以tea'stone為例,零售區擺放了茶葉器皿和相關周邊,占整家店近30%的區域,其中品牌原創的月亮瓶和山河杯就成了代表性IP。
品牌產品、社交空間、原創零售構成了新式茶館的主要部分。純茶飲與當下火熱的“生活方式”聯系在一起,喝茶變得像路邊買杯咖啡一樣方便,茶文化對年輕人來說觸手可及。
賣茶葉是關鍵
見證了奶茶業“萬物皆可卷”的趨勢后,上海新式茶館的出現讓自媒體紛紛感嘆“終于開始卷茶了”。
話雖如此,新式茶館仍抱有延續茶文化的使命感。開吉茶館品牌方表示,茶館以純茶為主打,所以在“卷產品”上并不想隨波逐流,比如店鋪上新的生椰糯香冰極萃就是在不影響茶本味的基礎上進行調配。純茶制作過程相對咖啡也免去一些花哨的設備使用,更多聚焦在人工茶藝上。
那新式茶館該卷什么?零售茶葉是其中一步。
茶自帶慢屬性。新式茶館的店員都表示并不會給顧客規定用餐時間,可見注重翻臺率不是可持續的生意模式。于是,就像星巴克賣杯子一樣,新式茶館把部分注意力放在了茶葉零售上。
茶可以送禮可以隨時沖泡,作為零售或許比咖啡豆更有市場。tea'stone在過往采訪中表示,品牌盈利模式65%源自茶飲本身,剩余的35%歸功于零售;還有自稱“茶中愛馬仕”的T9,看似在賣精品茶飲,實則在銷售茶葉,零售就占總銷售額的60%。
“現在年輕人不是不喝茶,而是不知道去哪買茶。”叄山吃茶的王女士感嘆。
在茶葉專賣店,免費試泡產生的強買強賣感會讓年輕人抗拒,而新式茶館提供的體驗則讓消費者在多次快消中找到合適的茶葉,順理成章地去零售區購買。大益茶往線下體驗店的轉型就順應了這一趨勢。
同時,茶葉可小包裝售賣,更符合年輕人細碎的消費習慣。降低購買門檻時,門店也達到了“薄利多銷”的目的。
因此,上游資源成了關鍵。坐茶負責人楊陳豪介紹,品牌成立前他花了兩年搭建供應鏈,從茶農和批發商獲得了不錯的茶資源和價格優惠。“有了穩定的供貨來源和標準的商業模式,我們才更有競爭力。”
“卷茶未嘗是件壞事。”王女士說道。新式茶館的運營模式仍有很大留白待探索,“大家不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也可以百花齊放。”
成為茶界“星巴克”?
以早年的星巴克為啟發,把新式茶館打造成日常生活中的“第三空間”是大多創業者的初衷。“如果奶茶販賣的是快樂,那純茶販賣的就是日常感,講究日用而不知。”一篇推文寫道。但實現這份日常感并不容易。
首先是價格。今年上半年,開在重慶的坐茶將位于市中心的觀音橋店搬至北邊消費水平更高的光環商場。這一動作也是出于大眾接受度不高,比起中高端茶飲更容易選擇周圍20元以下的肥宅快樂水,店面營業收入無法覆蓋商圈租金等成本。新式茶館仍有大批客戶來自熱愛茶文化的中高消費人群,若未來下沉二三線城市,把控價格對標消費者以及合適的選址尤為重要。
其次是品牌影響力。大波新式茶館已涌現于杭州、廈門等茶文化濃郁的城市,但仍停留在“小而美”的區域化發展階段,“強地域,弱品牌”是行業的痛點所在。沒有較高的公眾識別度,打造全國連鎖就是強人所難。在預包裝茶飲市場的頭部品牌結構已趨于穩定的情況下,要賣出自家茶葉也不容易。tea'stone已帶頭在三座城市開店,它提供的社交屬性或許是新式茶館進軍一線城市的破題關鍵。茶飲行業也有跨界聯名等營銷方式讓賽道持續出圈,但是否符合茶文化的靜雅和慢格調有待商榷。
從業人員也在嘗試更多和消費者接觸的形式。外賣自然是一種,但也是瓶頸所在。“冷萃茶做外賣較多,熱茶卻很少。”王女士稱,純茶過了最佳熱度,口感變苦香味下降,這點和咖啡就不一樣。不過有的店鋪也提供便攜茶葉茶具作為替代品,顧客在外出時下單,只需熱水就可以自己沖泡。
新式茶館提供的便攜茶具
新式茶館對年輕人而言仍有很強的打卡屬性,當這波熱潮過了,能支撐一個品牌走下去的還得靠穩定的供應鏈、創新的產品和恰到好處的口感。
純茶飲離成為消費者日常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對新式茶館來說現在才是開始奔跑的時候。
“培養一種新的茶飲習慣,從包容度高的上海開始再合適不過。”開吉茶館已經籌備起英文菜單,大吉套餐被翻譯為“lucky combo”,頗有唐人街的味道。
一邊,喜茶、蜜雪冰城正在瘋狂布局東南亞市場,另一邊,新式茶館創業者在等一個時機,期待品牌能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就像當初星巴克席卷中國一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